研考會以網路票選十大民怨,政治議題無一上榜,反而是有關生活的事項,如都會區房價過高、電話及網路詐騙、失業、民生物價高、食品衛生安全等名列前茅,雖然十大沒有包括流浪狗、狗大便處理問題,但名列前十五項之一,民眾埋怨也頗多。
近幾年來民眾飼養寵物的風氣,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而日增,舉養狗為例,過去六年飼犬戶數激增七十多倍,大致每百戶人家就有十四戶畜養,但飼主缺乏動物保護觀念,及清理習慣,因此,流浪狗與狗大便問題積成民怨。
更甚者,虐殺寵物事件層出不窮,據農委會的統計,今年一至十月官方受理違反動物保護法申訴案件多達一萬八千多件,其中虐待、殺害動物五百七十件,有被發現或舉發的,可能數倍於此。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強盛與道德程度,可從它對待動物的態度來判斷」,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也曾說「我對於動物權議題和人權議題的動力,是等量齊觀的」,台灣虐殺動物的數字,在國際上顏面盡失。
不可諱言,多數民眾飼養寵物的觀念仍停留在「物化」,把動物當作物品、禮品或兒童的獎品,寵物一旦失寵就凌虐或棄養,呼籲動物保護主管機關農委會,應參考日本「愛護動物與動物管理法」,訂定飼養寵物應具備條件與標準,及虐待、殺害、棄養的罰則,引導民眾導正寵物是生命而非物品的觀念,體現「動物保護法」尊重動物生命的立法意旨。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