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是京劇演員也是佛光大學藝術所學生的楊舒晴,去年入選太陽劇團團員,成為團中唯一一位女性台灣團員,從今年元旦起,參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KA」節目的演出,為期一年。在這一年將屆的時候,楊舒晴用文字紀錄下這段時間的感想,也與台灣的親友分享她的收穫。
充滿喜悅的掌聲如雷響起,觀眾紛紛起立,用力為舞台上的演員鼓掌和歡呼!這是我加入太陽劇團「KA」節目的第四百場表演,我依然有如第一場表演般的興奮。我腦海裡浮現十個月前,來到美國這個沙漠城市─拉斯維加斯的過程。
感恩之旅第一站:
加拿大太陽劇團蒙特婁總部
從台灣出發,飛行將近二十小時之後,終於到了蒙特婁市,背上沉重的背包和筆記型電腦,拉著兩個笨重的行李箱,四處張望接機名牌,我告訴自己不能再回首來時路,因為我即將展開耀眼的太陽旅程。
劇團生活從3D影像掃描器記錄全身肌肉數據、製作頭部模型、化妝課程、智力測驗、專屬服裝量身訂製展開,每項作業的細膩與專業都令人讚賞,可看出每個成員奉行創團宗旨不悖,實踐極有效率的分工作業。我在太陽劇團總部的七個日子裡,充滿讚嘆與感動!
感恩之旅第二站:
美國拉斯維加斯「KA」節目
離開台灣的第八天,來到美國拉斯維加斯,我深怕「台灣來的傳統戲曲演員」身分,會不足以應付即將面對的二十天訓練。
訓練涵蓋角色任務的詮釋,還有「彈床」訓練(Trampoline),以及維護演員安全的高空躍下「安全氣囊」訓練(Airbag Training)。演出部門的主管每天都會領著我,從台前、台後的各種角度和位置觀看演出,並詳細解說,讓我了解整場秀的每一環節和工作流程。技術人員的保護銜接,讓演員能快速融入演出並無後顧之憂。太陽劇團為了營造歡樂與驚喜的場面,不惜成本去規畫、設計,讓觀眾看見舞台上演出者的專業和努力,劇團的用心令我感佩。
目前共有七個團隊在拉斯維加斯駐場演出,包括二○○九年底即將開演的「貓王」(ELVIS)秀。我是在米高梅飯店的「KA」劇場接受訓練及演出。也只有在這裡,才看得到太陽劇團巧妙融合武術和京劇的表演。
從下午例行的訓練到每天晚上的演出,都需要教練、演員、舞台技術人員、行政管理、服裝管理等兩百多位成員,緊密配合才能完成,突發狀況的處理,也考驗成員的應變能力,彼此間的默契與和諧相處,是工作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近來正從事「鐘擺」(Pendulum)訓練,令我又驚又喜。表演是利用繩索將人掛在空中,有如猿猴般在整個劇場裡上下擺盪,演員交叉配合,在移動的過程中加入各種姿勢變換,並且賦予角色個性。
技術未熟練時,難以準確計算何時該回身抓住欄杆,經常撞得渾身青紫、酸痛。好在經過練習後,看到自己的進步,那種自我挑戰後的成就感,以及猶如生死交錯、成敗更迭的人生經驗,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感恩之旅第N站:
人生的過往和未來因此行而充滿光亮
以往京劇演出,是戰戰兢兢做好每一個動作,隨著劇情發展,舞台上的中心人物,呈現傳統戲曲獨特的表演程式,展現經過嚴格訓練及內化後的美感,並在演出結束後互道「辛苦了」。
太陽劇團帶給我最大衝擊是,表演者因學習成長環境、藝術專精領域、文化背景、甚至國籍的差異,散發不同的人格特質,卻被太陽劇團巧妙運用,賦予演出創作上新的生命力!
我清楚記得加入演出後不久,跟我搭配演出的夥伴,上台前對我說:「Have Fun, Shu-Chin。」這個世界村的夥伴,除了認真嚴謹的表演外,最重視的,其實是再簡單不過的「開心」。
我沉浸在情緒愉悅的工作場域中,也將快樂透過表演感染所有觀眾。在工作中發現並找到樂趣,是我最寶貴的經驗。以往戲曲演出結束後我說「辛苦了」;現在演出之前我會輕鬆提醒自己:「Have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