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再生能源發電廠
無廢氣排放
挪威日前公開全球第一座滲透壓發電廠,藉由透過一種特殊薄膜,混合淡水、海水,產生電力且不造成廢氣排放。滲透壓發電是許多實驗中的再生能源計畫之一,這些計畫將在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討論。峰會如底定資金和補助方案,將可幫助再生能源發展並削減生產成本。
國有公共事業Statkraft的發電廠原型,現在可生產微量的2-4千瓦電力,足以讓一台咖啡機運作。發電廠將進行試驗,發展滲透壓科技。這座發電廠是以滲透壓發電。自然讓淡水通過薄膜流向海水,海水這邊將產生較高的壓力,以驅動渦輪並生產電力。
Statkraft是歐洲最大的再生能源生產公司,以水力發電提供挪威幾近全部的用電。它的目標是在2015年之前建造商用滲透壓發電廠。
台俄合作衛星
2010年進入科學實驗
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日前表示,「台俄微衛星合作案」預定12月中旬後,由俄方進行科學資料傳輸測試,成功大學地面站也將展開衛星定位等資料接收程序,預計2010年3月進入科學實驗。
國研院指出,「台俄微衛星合作案」(台方稱ESEMS,俄方稱Tatyana II),從2006年中開始進行這項國際合作案,台灣方面由成功大學負責衛星電腦、飛行軟體與地面站開發、中央大學負責科學酬載研發。
ESEMS微衛星已在今年9月在俄羅斯發射升空,衛星在軌道上運行的測試數據,僅下傳至俄羅斯站,並未下傳至成大的地面站,必須藉由網路從俄羅斯地面站再傳送至台灣。
國研院表示,ESEMS微衛星目前處於早期軌道操作,首次與衛星的通聯測試雖並未成功,但國家太空中心人員正積極協助並分析原因,及聯繫俄方再次對備援地面站下傳衛星訊號。
南韓研發新成果
成功製造環保塑膠
南韓科學家已利用生物工程,製出供生產日常使用塑膠所需的聚合物,而非利用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化學原料。據信此技術如今可生產對環境友善塑膠,既能生物降解,且毒性較低。
南韓首爾的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和南韓樂金化學(LG Chem)的研究團隊,聚焦於「聚乳酸」(PLA)。領導研究團隊李商曄表示,我們日常使用的聚酯和其他聚合物,大多是源自透過煉油廠及化學程序提煉的化石原料。
他表示,由於日益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和化石資源有限,以可再生生質材料生產聚合物的想法吸引許多人的注意。PLA被認為是石化塑料的良好替代品,因為PLA不僅具有生物降解特性,對人體毒性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