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勞委會發表勞工十大死因,前三名依序為惡性腫瘤、事故傷害、慢性肝病與肝硬化,其中罹患惡性腫瘤致死率較一般國人高出百分之二十三,大多集中在四十至五十四歲,勞委會將加強勞工安全衛生宣導、降低勞工職業災害工作。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九十三年勞工死因與國人死因比較,全國勞工死亡前三名為惡性腫瘤、事故傷害、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全國人口死亡原因前三名則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
雖然癌症同為勞工與一般國人的第一大死因,但勞工罹癌致死率較一般國人高出百分之二十三。若以部位區分,國人前三大致死癌症依序是肺癌、肝癌、直腸癌;勞工則為肝癌、肺癌、口腔癌。安衛所表示,依過去臨床相關研究顯示,這項結果與勞工抽菸、喝酒、吃檳榔比例高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勞工罹患肝癌、肺癌與口腔癌的前三大行業為漁業、建築工程業與陸上運輸業,安衛所將進一步研究這些行業勞工罹癌與工作環境暴露的相關性。
若從性別分析,男性勞工癌症死因排序前三名為肝癌、口腔癌與肺癌,女性勞工則為乳癌、肺癌與直腸癌。
調查顯示,居勞工第二大死因的事故傷害,居國人第五位;勞工意外傷害致死機率比一般國人多出百分之六十五,可見勞工因為交通事故、職災等死亡比率仍過高。
勞工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明顯高於國人,安衛所推估,這與職業暴露、喝酒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若以年齡別來看勞工的死因,各年齡組距的首位死因中,二十至二十九歲以傷害為主,三十五歲以上則以癌症居首。癌症死亡大多集中在四十至五十四歲,且年度死亡數較多的為四十五歲以上。
這項調查報告以九十三年衛生署資料加上勞保資料分析,全國母體二千二百多萬人,勞工母體約八百八十九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