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日前大幅報導某名醫涉嫌濫開類固醇給病患,其實,醫師濫開藥物在台灣已非新聞。
在歐美,如果只是小感冒,醫師多半囑咐回家多喝水多休息,不會開藥,但在台灣,只給藥的算是好醫師了,有些還會幫病人打針;不過,這不能全怪醫師,因為不開藥的醫師,常被病患質疑是否有看病,台灣民眾非得拿到藥才划算的心態,也是助長醫師濫開藥物的原因之一。
只是,縱然醫師被迫開藥,也不該只為了求有效,不惜拿特效的藥治小病,好比說感冒就給抗生素,結果抗生素吃太多,未來萬一罹患稍微嚴重的疾病,就得吃更強的抗生素,台灣人洗腎人口比例高居全球第一,據信和亂吃藥有關係。
台灣雖然醫學發達,但培養的醫師也多,加上健保給付制度,其實醫生這行競爭激烈,少數不肖醫師為了獲利,不惜下重藥,民眾根本無從辨識,我擔心還有濫開藥物的未爆彈,那些治病特別有效的名醫,是否真的醫術高明,或也是濫開藥物,政府相關單位要深入調查,以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不能僅靠虛無飄渺的醫德。
我覺得,醫生濫開藥物是受到台灣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作弊文化影響,別以為這類事件只是個案,看看作弊文化在台灣的風行,如職棒打假球、學生考試作弊和作業抄襲,賣假酒及假鹽、攤販偷斤減兩、找工作談生意關說、回扣、綁標、企業主低報勞健保額度、政治人物賄選,及闖紅燈、超速、臨時停車、並排停車、插隊等微型犯罪不斷,還有不斷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在在顯示作假或作弊在台灣的氾濫,被查獲時還強辯,絲毫不覺有錯。
想要杜絕作假心態,除了強化品格教育外,還須建立公平的社會環境,因為如果社會不獎賞努力工作的人,反而吹捧靠走後門而成功的人、靠作弊贏得成就的人,笑貧不笑娼地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自然會讓人產生沒有必要努力,有機會就作弊的心態。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