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國營事業今年的年終獎金大縮水,本周五員工將北上抗議。
為爭取個人權益而上街頭,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我無從置喙,不過,中油和去年相比,從四點六個月跌到兩個月,是差距最高的單位,理由是擔心社會觀感不佳,這讓我有另一種省思。
油價頻頻上漲,創十四個月新高,而油價影響民生甚巨,本周油價雖只小漲一角,但奶油卻上漲兩成,民生用品也跟進,由於景氣不佳,百姓生活困苦,故立委前陣子提案,希望經濟部能凍漲油價。
面對連續的漲價,中油的理由都是「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但從網頁的各項資料和數據來看,進油國家和運算方式等,和中油的報告都有出入,該跌時沒跌,漲價卻從不囉唆,莫怪民眾罵聲連連。
油品是獨門生意,兩大龍頭占據市場,同樣的進價只因國營和民營差別,讓台塑賺飽,中油卻一直喊窮,即使採浮動油價,中油今年前十月盈餘高達兩百三十七點八億元,依舊聲稱不漲就會虧損,真讓人想不透?
中油員工上街頭,表示事業賺錢就該回饋,年終獎金豈可因輿論壓力而縮水;但站在民眾立場,中油有盈餘發放年終獎金,就不該讓「苦民所苦」變成口號,少賺一點又何妨?希望能暫時凍漲,以減輕民眾壓力。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