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東京電】中國文物在清末民初時,被大量輸往歐、美、日等地區,為了尋找流失的珍寶,中國國家文化部結合民間力量,積極組團購回。趁著日本全國文化博覽會開幕之際,大陸專家、學者組成「淘寶」團前往日本搜購文物。
大陸北青網五日報導,繼成功回購圓明園銅獸首後,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赴日進行「淘寶」行動。「淘寶」團成員、中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莉英說,她研究中國文物已近半個世紀,「支援國寶文物回購,文物專家責無旁貸。」
除了參加文博會外,「淘寶」團還會參觀東京的當舖、東京國立博物館,以及京都和大阪等地的古玩街。整個「淘寶行動」預定於九日結束。
日本文博會此次展出十萬多件古物,隨團的中國專家表示,雖然日本文物市場的造假情況沒有大陸嚴重,但「假貨還是太多」,他們會盡量找具代表性的優質文物,將它們帶回中國。
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於二○○二年十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國第一個以搶救流失海外文物為宗旨的民間公益組織。該組織由中國國家文化部管轄,主要職責是通過民間管道協助政府,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