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保命應防跌

張雅雯 |2009.11.14
2016觀看次
字級




平日多運動,鍛鍊下肢及肌肉的力量,可有效預防跌傷。王瑞伶攝



老人跌不得!往往一個不起眼的跌倒,各種毛病紛紛出現,因此醫師提醒:想擁有一個美好晚年,一定要「保命防跌」!


七十五歲的王老太太,在醫院擔任志工,身體相當硬朗,三不五時還跟朋友相約出國遊玩。但有一天不慎在浴室跌倒後,原本很少就醫的她,感覺全身大大小小的毛病,好像全部被「摔」了出來。

髖骨骨折致死率高

根據衛生署統計,「跌倒」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第二大事故傷害原因,過去一年中曾經跌倒的老年人,每一百人中就有五人;跌倒除了常見的擦傷、瘀傷,老年人跌倒也容易產生骨折,尤其是骨質疏鬆的患者,特別容易造成髖骨骨折,此外,手腕、手前臂、脊椎也是常見的骨折部位,嚴重時必須開刀住院治療。

健保資料也顯示,每年約有一萬兩千名老年人出現髖骨骨折,九成以上是跌倒導致,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黃盈翔指出,髖骨骨折不只造成行動不便,患者一年後的死亡率更高達二成至三成。致死原因大多為併發症引起,比如久臥在床可能出現褥瘡,一但感染細菌,便容易引發敗血症。

肌力漸失後遺症多

另一方面,人體肌力只要一天不動,就會消失1%~5%,所以這類患者術後如果沒有積極復健,下肢的支撐力都會退化,影響生活品質。

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郭鐘隆表示,俗語「五老有一跌、十跌有三傷」,意指老年人特別容易跌倒,而跌倒常是身體拉警報的導火線,文獻資料還顯示:老年人跌倒後住院治療,平均住院天數會比一般病患多六點四天、費用多出兩萬三千元。

危險因子肇致跌傷

黃盈翔分析指出,老年人跌倒的三大危險因子:第一是本身功能退化,如下肢無力、平衡功能不佳、視力不良、聽力衰退、慢性疾病影響;第二是服用藥物,尤其使用高血壓與精神科用藥者,最容易引起姿勢性低血壓,使人突然間感覺天旋地轉而跌倒;第三則是環境因素,也是導致跌倒最主要的因素,比如照明光線不足、地板潮濕、地毯與電線沒有固定住、走道有障礙物等。

一般來說,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跌倒,這可能與運動量較少、下肢肌力不足有關,同時女性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運動有助預防再跌

長期關注老人跌倒議題的郭鐘隆表示,許多老年人跌倒都不只是一次的偶發事件,再次跌倒的比率高達五成,因此他自六年前就接受國民健康局委託,發展預防老人跌倒的運動、衛教課程,並且推廣到全台許多社區。

從他今年十月底最新完成的期中成果報告可發現,接受課程的老年人,不論在二十秒屈膝能力、下肢肌力、握力、反應時間、平衡能力都有進步,而且這些老年人不只自身的體能變好,也願意改善不安全的居家環境,估計跌倒發生率可以降低近三成。

「三秒而後行」為準則

郭鐘隆表示,預防跌倒有個大準則,就是每個動作都「數三秒再行動」,這是因為老年人的反應時間比較慢,視線上最少有三秒鐘的視差,急匆匆行動可能就是導致跌倒的關鍵。

以上廁所為例,從床上坐起來時數三秒、站起身再數三秒,然後再開始移動;午睡時聽到電話聲,不論手邊在做什麼事,也同樣三秒後再起身,郭鐘隆強調:「沒有什麼重要電話會只打一通!」可別急著接電話而讓自己亂了腳步,一失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