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貓咪是許多人的寵物,但醫師提醒,免疫力低的老人、小孩或慢性病患者,被貓抓傷不得輕忽,小心細菌上身、導致「貓抓熱」。
一名五歲林小妹平時愛跟家中小貓玩,一個月前不慎被貓爪傷了鼻子,出現一個紅色小水泡,皮膚科醫師不知來由,先是診斷為濕疹,家人也不以為意,直到林小妹出現攝氏四十度以上的高燒為期五天,左頸還有約十五公分大的淋巴結腫脹,又頭痛、疲勞、沒食慾,才送醫診治。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說,住院後、林小妹的淋巴結出現化膿,抽血送驗證實是因韓瑟勒巴通氏菌感染、侵犯到淋巴結節的「貓抓熱」,施以抗生素治療、淋巴結切開引流後才恢復健康、兩周後出院。
盧英仁提醒,不論是家貓、流浪貓都可能帶菌,不過流浪貓、幼貓帶菌可能高達八成,而貓與貓之間可能經由貓蚤傳播,另外少數的狗、猴、兔、豬等寵物也可能被波及,或成為帶菌源。
平時免疫力好的大人,就算被感染,只會淋巴腫大、輕微發燒,不過五歲以下小孩、老人或免疫功能不佳者,症狀特別嚴重,要特別留意,不幸被貓抓咬,應利用流動清水及肥皂徹底洗淨傷口,嚴重者須立即就醫,接觸、清理貓糞後一定要用肥皂徹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