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增失智、慢性肝病、心臟衰竭等八種末期病患 減少臨終憾事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我生病以來因為不舒服,對你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對不起,其實我好愛你們!」十五歲的癌末患者陸小弟,在往生前十天住進安寧病房,父母在安寧療護人員協助下,才坦然對他說出病情,一家人好好道別,並且替喜歡畫畫的陸小弟一圓開畫展的心願。
以「善生、善終、善別」為理念的安寧療護服務,以往只針對癌末患者以及漸凍人提供服務,不過以去年來說,安寧病床與居家療護的使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健保局自九月起,新增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例如失智症)、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心臟衰竭等八種末期病患,也能接受安寧療護,減少更多臨終前的遺憾。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趙可式表示,臨床上看到許多末期患者,有的身上插了十多條管子,甚至腳底已經出現屍斑,還繼續靠機器苟延殘喘,既受苦又沒有尊嚴。
許多人仍誤會安寧療護等於消極治療,趙可式強調,任何醫學介入,一定都是先求能治癒疾病、再者就是控制疾病或是支持性療法,但是當這些做法都江郎才盡之後,就是安寧療護的時機點,讓患者與家人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道謝、道歉、道愛與道別。
國內共有三十七家醫院、五百四十一床安寧照護病床,不過以台大醫院為例,收治許多末期病患,但安寧病床只有十七床,台大醫師、安寧緩和醫學會秘書長姚建安表示,國內安寧療護團隊均有一定水準,符合健保給付資格的患者,可轉介到其他醫院的安寧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