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正在書房寫東西,休息時轉到電腦信箱收郵件,看到唸大學的女兒寄來e-mail,說「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的課程老師,要他們找四十歲以上的人填問卷回答:1.從您小時後到現在,您覺得台灣社會有哪些改變 (寫越多越好);2.您覺得是哪些因素造成這些改變?(寫越多越好)──這樣的兩道問答題。她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爸媽,所以分別e-mail請我們做答。
我只好花半小時大做文章一番,然後回信給她,順便把副本轉給太太。想不到太太也在家裡同樣在做女兒這道功課,她剛好也把副本轉給我,我看到她文章尾巴屬名:「辛苦回答作業的媽媽」,不禁好笑起來,本來以為孩子上大學,幫忙功課的事可以告一段落了,想不到還是有這種作業。
現代的父母大概都會很無奈,也很辛苦。孩子唸小學時,要幫忙溫習功課,解答疑難的(寒暑假可能還有一些做花燈、教學參觀活動的須要一起參與);上國中、高中了,要為他們找補習班並忙著接送的;到了大學就沒有了嗎?那倒未必;以前在圖書館上班時,就常遇到一些家長到圖書館要找某些資料,看他們又不太像要寫報告的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要為唸大學的孩子找的。
這些孩子託爸媽找資料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孩子在國外,要找國內的資料寫論文;有些是孩子唸的學校位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圖書館藏書資料又不足,只好請爸媽到都市的圖書館代找資料,再影印寄給他們。以上兩種情況都情有可原,無可厚非,但有些孩子竟然是早上懶得起床或參加郊遊活動去了,還叫父母親擠著圖書館假日的人潮來找資料。
現在的父母的辛苦,似乎也要隨著大學生日益增多而提高層次了;既要懂得一點寫論述文章的知識,也要懂得找資料的方法,否則絕對趕不上孩子上學的協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