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中山大學後山野狗群驅之不去,造成師生困擾。文學院最近發想利用狗的地盤性「以狗治狗」,先招募培訓院狗義工,再從流浪犬中挑選院狗,且刻意挑母不選公,因為公狗易因母狗動情,會離家出走。
中山大學有兩害,一是獼猴、二是野狗。生科系學生打趣地說,獼猴和流浪狗互為對立關係,捕捉流浪狗有可能破壞兩種動物間的「牽制」。但後山文學院女學生多,每每被野狗追得跌倒受傷,文學院因而提出「以狗治狗」的構想。
文學院院長李美文認為,暫時性驅趕或捕捉野狗,並非長遠之計,且被捉的野狗最終可能面臨安樂死,感覺也不太人道。飼養院狗可解決野狗群聚集攻擊問題,又是一堂生命教育。
從旁協助的高雄市流浪動物關懷協會理事長王春金表示,狗的「地盤性」強,尾巴翹起來表示警戒,會群體狂吠宣示地盤主權,嚇阻外敵。
李美文說,未來五隻院狗來源,將先從已有人餵食的流浪狗群,或流浪動物收容所中挑選,原則上以性情較為溫馴的母狗為優先考量,短毛的大型犬較適合,因為無須剃毛,高大體型較能嚇阻其他野狗。
「選母的,是因為公的會離家出走!」王春金表示,院狗都會經過結紮、訓練,選母的除了因為母狗比較乖外,公狗聞到外頭發情的母狗,可能就會離家出走,棄家不顧,隔段時間才會回來。
昨天招募院狗義工的海報一出來,就有不少學生詢問,還有老師表示願意溜狗。大三學生翁麗淇家裡養狗多年,贊成院狗構想,她說,狗狗的確有領域性,又可凝聚飼養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