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俗稱「風疹塊」的慢性蕁麻疹,發作時會讓患者極度搔癢,得吃抗組織胺、甚至類固醇控制過敏反應,研究發現有六成患者的過敏原,來自自己的血液,透過注射自體全血的減敏療法,可降低過敏反應,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根據統計,每兩百人就有一人受慢性蕁麻疹困擾,楊小姐就是一例,每逢季節交替、雨天之前,皮膚會反覆出現類似蚊子叮咬的紅色疹子,晚上癢到不能睡,嘗試泡冷水、草藥也無法緩解,連續半年得天天服用抗組織胺藥物,一停藥就發作。
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曾德朋表示,誘發慢性蕁麻疹的過敏原,有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七來自自己的血液,這類患者進行「自體血清檢查」會呈陽性反應,因此每周一次在患者臀部肌肉注射自己的三至五西西全血、持續八周,可以誘發患者體內產生免疫耐受性,進而降低過敏反應,包括楊小姐在內有九名患者接受這項治療,研究成果刊登在《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
曾德朋指出,注射自體全血的減敏方法是項利器,讓這類慢性過敏患者免於長期依賴抗組織胺等藥物,不過若還有其他過敏原,難保不會再度發作,因此有過敏體質者最好保持寫過敏日記的習慣,可幫助自己找出更多過敏原、並且加以避免。
此外,包括孕婦、正在餵母乳、有感染症、風濕免疫疾病、接受凝血藥物治療等患者,不適合接受自體全血注射的減敏法,以免產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