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孩子們的父母,我們一定都被提醒過: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因為規律、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身體、智能發展有很好的幫助。研究指出,人的大腦會依生理時鐘而產生不同的變化,若讓孩子每天固定時間做語文學習,學習時間一到,孩子大腦中的語文區塊就會自動啟動,等待運轉,其學習效果也跟著提高。
所以,當孩子尚在襁褓中,我就開始每天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學或閱讀,希望能讓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另外,像是飯前洗手、作息等生活習慣,我也都盡量規律,長期下來,孩子們的各方面表現真的也讓我覺得很滿意。 (尤俠圖)
然而,最近大女兒Sabrina,卻將「習慣」這兩個字從名詞變成動詞,在字意上有了不同的解釋。舉例來說:Sabrina平常的飲食以中式料理為主,有一次假日時,我們在家煮了西式料理,Sabrina一看到新的菜色,便不假思索的說:「媽媽,我不習慣吃這個!」此外,她開始對跟自己原本作法不一樣的建議產生排斥,有時還會回答:「我不習慣這樣做,我習慣那樣做。」
Sabrina的這些回應,讓我有點擔心。因為各種研究顯示,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與發明家,有滿滿的好奇心與接受挑戰的勇氣。Sabrina還這麼小,思考與行為如果落於固定模式,依循舊有的經驗做事,不願意去改變、嘗試新的作法,也不願意給自己嘗試的機會,去體驗各種可能產生的結果,將局限她未來的發展,那會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為此,我們極力調整Sabrina的想法,希望能幫助她奠定良好的規範與紀律,又能同時讓她擁有面對各種新事物時的好奇心與嘗試的勇氣。
老實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幫助孩子同時擁有這兩項特質,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
但是,有兩點是我特別想要提出來與父母一起分享的,第一就是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典範。舉例來說,Sabrina就讀的學校前面,明明標示著單行道的號誌,卻有許多家長因為一時的方便逆向行駛,這些父母給了孩子最壞的示範,又如何讓孩子明辨是非、對錯,建立良好的規範與紀律!
第二就是經常訓練孩子自由思考的模式,或是訓練孩子多方向的思考。我想,下一次我在做西餐時,從準備食材開始,就會請Sabrina一起參與整個過程,讓她從認識新食材開始產生對食物的好奇與樂趣。此外,我也可以在Sabrina進行從前習以為常的活動前,引導她先想一想,是否還有其它方法可以嘗試看看,幫助她獲得更多挑戰與探索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