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黑幕籠罩,甚至有「玩完了」的疑慮,馬總統、吳院長及體委會主委都為挽救職棒作政策性宣示,看樣子職棒運動或許不至於崩盤,而且可能因禍得福,從黑幕中走出來,再現前景。
但無論如何,連續的打假球事件,已對職棒造成嚴重傷害,不獨傷了球迷的心,還使國家社會付出巨大的成本與資源,我不願職棒被踐踏,也不樂見職棒煙消雲散,不過,從職棒屢屢衍生的波折,我認為體育工作者必須做好教育使命與社會責任。
大家都知道,在升學主義掛帥與智育為先的時代,學校體育早已被邊緣化,上課即使不是「放牛吃草」,也是馬馬虎虎,體育課的教育功能幾乎蕩然,原因是,學校缺乏專任體育老師,一般老師兼上體育課只能應付了事;其次,學校或老師都把體育課看「扁」,不當作重點,學生玩玩就好,或許孩子玩得盡興,卻玩不出所以然,更不必寄望能玩出門道;最糟糕的是,專任體育老師或體育組存有「人家既然不重視我、不用我,又何必自找麻煩」心態。
體育是「全人教育」的一環,是「動的教育」,教育不能缺體育,讀書不能忘記運動,政府應使各級學校具備充足的師資,即使是一般老師兼課,也該要求老師做好「職前訓練」或課前準備,讓孩子玩出門道。
我更衷心盼望,體育工作者能善盡本分、克盡職能,充分發揮專業誘導、啟發與推廣責任與榮譽感,以身教言教帶動運動風氣,使孩子們從參與中,培養正直、守法守紀的運動精神,以達「全人教育」的目標,若能如此,類似職棒球員涉賭,應會減少。
張博智(高縣鳳山/備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