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一位四歲的蔡小妹妹,因長期憋尿,細菌跑進泌尿道,高燒近四十度送醫後,才發現得了腎膿瘍,腎臟長了一個大膿包。
蔡小妹愛玩辦家家酒,有時玩得太過專心,常常忘了去尿尿,或來不及就尿在褲子。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腎臟科主任楊緒棣表示,是因小孩大腦還沒發育完全,膀胱的神經不發達造成。
有些小朋友天生膀胱感覺較差,或者玩得太專心於手邊的玩具、打電動打得得正起勁,陶醉在遊戲裡,根本忘記要去尿尿。
楊緒棣說,憋尿會造成腎臟受傷功能受損,分泌過多腎素,影響到血壓調節,憋尿的孩子會復發腎臟炎,長大後,易有高血壓症狀。
楊緒棣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會夾腳,屁股扭來扭去,或者小便斷斷續續,要用力才尿得出來,代表孩子在憋尿。當孩子出現懶散、倦怠感、發燒,卻沒有感冒症狀時,應立刻找醫師進行腎功能檢查。
醫師建議父母為孩子做一份「小便日記」,找兩個有刻度的量杯,一份記錄孩子每天喝水量,一份記錄尿量,原則上,每兩個小時,就應該帶孩子到廁所解小便,每一次的尿量,應在一百五十西西以下為宜,較不容易感染腎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