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的分析發現,罹患消化性潰瘍患者,若提早根治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發生率可降低三成。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發現,高血糖加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四倍。這項研究論文已發表在消化器官疾病權威期刊《腸胃病學》。
由九州大學醫學系生活習慣病預防專家清原裕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福岡縣久山町每年接受健康檢查的四十歲以上男女約兩千六百人,自一九八八年起展開長達十四年追蹤調查。調查期間,共有九十七人罹患胃癌。
研究團隊針對全部對象比較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hemoglobin)與糖結合後變成的「血紅蛋白A1c」比例,結果發現相較於正常值者(五點零至百分之五點九),數值在六點零至百分之六點九者的胃癌罹患率為二點一三倍,百分之七以上者則胃癌罹患率為二點六九倍。
研究團隊針對血糖值和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分成四組,分析其胃癌罹患率。結果發現,血糖值正常且未感染該菌的五百七十八人中,僅十一人罹患胃癌,是風險最低族群。相較之下,高血糖且未感染者的罹患胃癌風險為一點三五倍;血糖正常但感染該菌者,風險為一點八六倍;高血糖且感染該菌者,風險增為四點零三倍。
清原說,高血糖也是胃癌危險因素,避免暴飲暴食和增運動量等致力預防生活習慣病,也有降低胃癌風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