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者的悲歌

文/吳一忠 圖/廖繼春(逸林畫廊) |2009.10.28
1563觀看次
字級

「上香!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成!」

記憶中司儀淡漠的誦詞,隨著電影《送行者》的流行,禮儀師被美化了,人們重新看待這個行業;配合柔美的音樂氣氛,臨終不再忌諱如深,為了大願並成就功德,新生代爭相投入殯儀市場,送行者成為專門的職業,不再是俗稱的「土公仔」或「風水師」,擁有其高尚的身價與地位。

「生者皆必死」是真諦,這個嚴肅的課題和事實,使得生死學成為熱門科系,從次第有序的課程中,明白死亡的必然性,從不忌諱談死,直到坦然面對,並寫下生平第一張遺書入門,接續研究各宗教對死亡的看法,親身參與並學習處理亡者的儀式等,都有整套嚴密的論證。換言之,一個優秀送行者的培養,絕非急就章可完成。

二十年前,正在服役時,雲林東勢鄉發生墜機事件,機頭垂直栽入軟土中,共十八人罹難,經過衝撞擠壓的屍體,根本分辨不出大體。部隊派車載回「屍塊」,預計火化後等分十八份。中午時分運抵營區,拖板車隨即進行清洗,看著黏附在輪圈上零碎的屍肉,那種淒慘的景象,讓人幾乎都無法進食,晚上還惡夢連連。

依佛教唯識學來看,善惡好壞的心念,都會儲存於阿賴耶識中,成為種子等待熏習發芽,潛伏期長達數劫,因緣成熟時將會顯現。「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年輕時奉命行事造成的陰影早已深藏在潛意識裡,靜待因緣而生,眼前看似無恙,卻已在心裡埋下陰霾而不知。

事隔二十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八八水災,電視播出國軍跪聞罹難者屍味的行為時,往事歷歷浮現,第八意識再度被喚醒,境界彷彿回到從前,下意識裡,依稀看到、聞到當時的景象及氣味,忍不住的驚恐乾嘔,難以忍受。趕緊直念著「阿彌陀佛」,透過聲聲佛號放鬆緊繃的情緒,也替官兵們祈福。

此跪聞舉動實為不當,雖精神叫人感佩,卻其實無甚效果,不禁替身心及知識上毫無準備的士兵們感到心疼又無奈,也對施命令者的無知感到痛心。九二一大地震殷鑒不遠,參與救災挖屍者,後遺症依舊殘存,創傷歷經許久才得以平復,而參與八八水災的官兵,將又是何等光景呢?二○○九年,先進國家台灣,行事卻如此魯莽愚蠢,送行者的美名在此被扭曲變形了。

送行者真誠看待亡者,態度是悠然、典雅的;是亡者的引領者,親屬的心靈治療師,絕非毫無尊嚴,看來淒涼無助的鏡頭。發自內心的感動,不在於呈現下跪的形式,而是精神上的契合,乃「視亡者猶親」的尊重。最重要的,送行者必須經過嚴訓,透過思想教育和真實演練,在克服對亡者的恐懼及心理的障礙,因著善念的薰陶和專業的知識,免除自身和他人的困擾,甚而更為往生者及生者帶來安寧祥和的感受,才夠資格稱為「送行者」。

欣賞送行者尊重生命的精神,卻不能接受聞屍臭尋大體的愚癡。送行者彈奏無畏的樂章,曾被美化的國軍英雄,卻隱藏著悲哀和傷痛;送行者唱誦柔美的音曲,曾被讚美的人間菩薩,反映出的是,在絕對服從下的無知與盲從。輓歌浮現,想起聞屍者的哀戚,何其於心不忍,誠心希望變了調的悲歌,從此不再響起,讓死者安息,生者安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