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頻道是眾多頻道類型的一環,而在台灣的衛星頻道中,宗教類型的頻道包括有人間衛視頻道、慈濟大愛電視台、法界弘法頻道、好消息頻道、佛教衛星頻道等,而在這些頻道中,以人間衛視頻道與慈濟大愛頻道在全省有線電視系統的全日播出普及率已達七成以上。
另外中視、台視等重要電視台也時常邀請法師講經、講座。可以想像,台灣社會民眾想要聽聞佛法,是一件多麼方便的事。宗教頻道的蓬勃發展,可以視為宗教團體力量的展現,不同於以往單人佈教或講經的方式,透過掌握大眾傳播媒體,可在社會上擁有更多的發聲位置。
佛教電視的媒體責任
物換星移,時序更替,台灣從威權時代進入民主社會,實行言論和新聞自由,各種媒體競相問世,競爭日益激烈。平面和電子媒體節目,出現了各種資訊,其中包括大量負面的社會和觸及個人隱私的八卦新聞。社會人士對此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台灣媒體的確出了問題,而且問題還不小,媒體的報導,導致全社會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傳播的力量無遠弗屆,如同佛陀一樣發出無量、光。台灣成年人每年看報紙、雜誌平均時間是二百七十五小時,而看電視則達到一千小時,也就是人的一生,要花九年時間來看電視。大量的廣告,引導了民眾的消費觀念,影響了民眾的價值觀,整個媒體操控了人民的生活,使得民眾失去自我的方向。
以前弘法都是辦辦講座,或做做法會,傳遞訊息最多也只是電台而已,現在除三台外,還有第四台、衛星、乃至電腦網際網路的交流,資訊的傳播無遠弗屆,使得佛教的傳播產生重大衝擊,快速又遠大,也使在世俗、外道、佛教的資訊裡,形成新的互動與生態。
佛教團體經營電視台
近年來台灣社會興起一股宗教熱,宗教衛星頻道也蓬勃發展。對於傳播領域來說,宗教衛星頻道非營利的理念與經營,加上宗教文化的背景,使得宗教衛星頻道已經自成一個獨特媒體環境。對於宗教文化而言,宗教衛星頻道是宗教團體運用傳播新科技進行宣教與社會服務的新形式。從組織特性、經營方式、乃至節目呈現,宗教衛星頻道都顯得特殊。作為如此特殊的媒體,宗教衛星頻道在經營管理上和一般衛星頻道有所不同。
綜觀目前宗教頻道經營策略的運用,人間衛視擁有許多主客環境因素,不斷追求效率,不斷精進求進步,與觀眾打成一片,愈做愈好。慈濟大愛針對慈濟人進行訴求,並發揮在環境因素中的諸多優勢,屬於集中化的策略。法界弘法頻道不具有特定教團支持,優勢少,因而採取追求效率與服務多元的策略。佛教衛星以正信佛教定位作為差異化策略,所具環境因素優勢有限,差異化定位清楚但訴求略微小眾。
佛教電台未來的發展
雖然目前宗教衛星頻道多以公益、社教作為主要訴求之一,或希望宗教與公益社教兩方面並重,從節目表不難發現三個特點:一、節目類型集中,節目集中於宗教生活資訊節目、宗教講座節目、宗教教育節目、社教文化節目與家庭生活資訊節目等類型;二、節目仍以宗教性節目為主;三、節目策略運用缺少變化。
宗教衛星頻道的經營管理首先應重視使命,進而發展定位與訴求對象。在掌握所處的環境優勢之下善用策略。此外,基於非營利組織特性,更需發展募款贊助策略以維持財務結構健全。
在人力資源上,應開拓義工參與,並加強整體、節目的行銷,與社會、系統經營者維持良好公關。最後在節目呈現方面,宗教衛星頻道應體認節目的重要性,節目不僅建構觀眾對頻道的印象,更影響捐款意願,所以必須靈活運用節目策略,建立節目評估與回饋機制,以掌握觀眾反應。
整體而言,宗教衛星頻道的經營管理應該掌握環境因素,選擇有利策略,並重視使命以及適切之定位、訴求對象,在財務、人力資源、行銷、節目策略等層面方有良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