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媒體以像拍電影的方式,描述計程車司機深夜蓄意撞死和他口角乘客的新聞,但我看了這則報導,卻覺得發生這種不幸,是不好的生活習慣與欠缺修養所造成,就像蝴蝶效應般,平常沒注意,在偶然的時間與地點,揮舞了一下翅膀,就釀成了牢獄、死亡,與兩個家庭破損的慘事。
或許是自己的古板吧,不記得有多少次告誡已就業的孩子:「下了班就回家,少在外面逗留。」他總不以為然的反駁:「外面的夜店、KTV等,正是熱鬧的時候。」
「是的!我相信你說的沒錯。可是,那只是少數人,有更多的人是規規矩矩的過日子啊!」我總是心平氣和的說:「我們應該向好的學,往正確的方向走。」孩子逐漸地接受了,生活作息較正常。
不過,教我最憂心的是孩子開車的表現,只要坐上駕駛座就像換了一個人,所有的禮儀與斯文都不見了,別人太慢、超車,他都會罵,路上的車輛與駕駛人,都像與他結了冤仇似的,就連紅燈,都會讓他憤怒,我常常勸他:「小不忍,則亂大謀。」可是,效果有限。
我想,這則計程車撞死乘客的新聞,雖然不知司機與乘客為何爭吵,但雙方有一人忍下來,應不致發生悲劇,這可作為血淋淋的教材,呼籲所有駕駛人,台灣交通是亂,不守規則的人多,但忍才能保身。
宋玉澄(桃縣龍潭/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