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年輕女孩為了讓身材更苗條,寧願挨餓,盡量少吃東西。醫師表示,若身體質量指數偏低,加上長期飲用過量的咖啡,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不用到更年期,就會面臨骨折的危險。
為了加強國人對骨鬆的正確認知,骨質疏鬆症學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昨天合辦「為健康骨鼓掌!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世界骨鬆日活動,呼籲民眾定期篩檢骨密、注意骨鬆徵兆、增加營養補充及運動,降低骨鬆所引起的骨折風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黃兆山指出,荷爾蒙分泌與脂肪之間有密切關係,如果脂肪太少,荷爾蒙就可能相對不足,就會抑制破骨細胞,容易造成骨鬆症狀。
另外,葡萄糖胺、鯊魚軟骨素,這是骨鬆藥物嗎?臨床顯示,許多人誤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當成了骨鬆藥物。黃兆山分析,兩者作用機轉完全不同,就算吃再多葡萄糖胺,對抑制骨質流失,可說一點幫助都沒有。他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年輕就開始。三十歲以下的民眾需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每周進行規律而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
到了五十歲應定期測量骨質密度,骨密檢測結果(T值)低於—二點五,就代表可能罹患骨鬆,應積極尋求正規醫療來解決,治療骨鬆的藥物應由專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