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靜悄悄的健康殺手

陳珮潔 |2009.10.17
4158觀看次
字級





受菸害汙染的肺(左),和健康的肺(右),顏色差別很大。侯世駿攝










服用化療藥,常造成患者生活品質不佳。邱麗玥攝




連續有多位名人罹患肺腺癌,副總統蕭萬長、廣達電子董事長林百里、公益達人孫越、樞機主教單國璽、長庚美女名醫翁雯柔……,加上之前病逝的藝人文英、環保先行者孟東籬、前立委盧修一及陳定南、舞蹈家羅曼菲、鳳飛飛的先生趙宏琦,似乎肺腺癌已如隱形殺手般大軍壓境了……


肺癌從五、六年前起,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且因近年罹患「肺腺癌」的名人相當多,使得此症近年在國人間知名度大增,很多人只要喉嚨癢、胸悶或咳兩聲,都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得了肺腺癌?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曹昌堯表示,肺癌可分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等幾種,其中,肺腺癌便占了五成到六成,女性肺癌病患中,肺腺癌比例更高達八成,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台大胸腔腫瘤名醫楊泮池,甚至稱其為「新一代的國病」。


女性患者 比例驚人

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義山表示,台灣每年新發現的肺癌病例約有一萬人,一般好發於四十歲以後,隨年齡增加而比例上升,五十至六十歲上升特別顯著,年輕族群罹患的情況也時有所聞,而其中最教人防不勝防的,便屬肺腺癌。

一般醫學研究咸認,肺癌和吸二手菸有密切的關係,但臨床上,很多肺腺癌女性患者,終生未吸菸或吸二手菸、生活習慣良好,時常運動也常吃蔬菜水果,結果依然罹患了肺腺癌,因此推斷有可能肇因於廚房的油煙及空氣污染,或身心壓力,飲食失調等原因。


罹癌與否 基因決定

近年來一些東亞醫學研究則指出,台灣、中國東南沿海、港澳、新加坡等地區,有極高比率的非吸菸者罹患肺癌,可能與華人遺傳基因有關,但究竟其中機轉為何,還需進一步實證研究。

曹昌堯坦言,醫界對肺腺癌的成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只知它是一種分化生長速度極快的癌症。比較令人憂心的是,肺腺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不適,往往已進展到第三期,甚至第四期,預後相當不理想,甚至短短幾個月就往生了。

幸運少數 早期發現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胸腔內科醫師鍾世哲表示,只有約百分之五至十五的幸運患者,能夠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至於發現的過程,一部分是定期健診,另一部分則是患者出現咳嗽、氣喘、咳血、胸悶等現象,因而提高警覺安排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系肺腫瘤科主任余志騰表示,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但若已進入3B或第四期,或出現癌細胞遠處轉移現象,平均存活時間只有短短六個月。

生命奇蹟 處處示現

但有時,情況也會因人而異,比如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的患者,可多活一年半到兩年,而樞機主教單國璽,原本被醫生判定只能再活三個月,至今已又活了兩年多,更證明生命處處有奇蹟。

雖說肺腺癌相當可怕,但上述多位醫師均表示,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雖只有百分之十五,但是肺癌並不等於絕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藉由先進的診斷儀器早期找出肺癌病灶,治癒的機會仍大有可為,所以不應輕易放棄。

異常症狀 及早檢查

因此民眾若出現持續慢性咳嗽達三周以上、痰中帶有血絲、容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甚至頸部摸到淋巴結硬塊等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且最好是定期做健康檢查。

余志騰醫師並建議有肺腺癌家族史者,應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但因這種檢查費用不低,若有經濟考量之虞,可改做胸部X光檢查,及早發現異樣,及早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