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當小孩發燒時,家長總是擔心是否會燒壞腦子;其實,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發生在孩童身上時,大部分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本身並不會燒壞腦筋,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智力才會受到影響。
當孩童肛溫超過38.5℃,口溫或耳溫超過38℃,或腋溫超過37.5℃時,就是發燒了。
一般小兒發燒的處理原則包含:隨時監測小兒體溫變化、補充足夠水分等,如若併發抽搐、眼睛上吊、活動力不佳、連續發燒兩天以上,或體溫39℃以上等狀況時,請儘速就醫,必要時可依醫師處方指示,使用退燒藥來治療。
依照醫師處方,通常每4~6小時使用一次退燒藥,可以是藥水、藥錠或栓劑等,但每次只可使用一種。用完藥後30分鐘,請再量一次體溫,如果未降,可加上溫水(約26~32℃)擦洗,通常於使用退燒藥一小時後評估藥效,體溫不必降到正常,只要孩子舒服一些,不再煩躁不安就算有效。
若高燒至39℃以上,已使用口服退燒藥30分鐘至1小時後,仍無法退燒或無法吞服藥品時,則可考慮使用肛門塞劑退熱,或依醫師指示選用別種口服退燒藥。
依研究顯示,適度的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所以孩童發燒時請勿過度緊張,應隨時監測小兒體溫變化、多補充足夠水分等,切勿隨便使用退燒藥,如有需要請就醫或詢問藥師。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