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們家有一位「噴火龍」小朋友。
五歲多的他,安安靜靜看書時,玩變形金剛時,是可愛、清秀的小男孩;可是當他被哥哥激怒時,當他找不到小汽車的一個零件時,他可以像噴火龍般地大哭大鬧。
「我不要跟你玩!」、「我不要跟你玩!」星期日的凌晨時刻,皮媽已經帶著皮皮和皮弟入睡了,沒想到皮弟竟在睡夢中哭鬧起來。
一方面,皮媽無法哄他安靜;一方面,怕吵到鄰居安眠,於是皮爺抱著哭聲震天的皮弟,出門散步去也。
坐在客廳,皮媽、皮爸還有我這個皮嬤,在昏暗的燈光中,大家一籌莫展。
記得皮皮也曾經有過一段「貓狗都嫌」的階段,但感覺似乎時間不長,約半年左右,而皮弟的吵鬧時間似乎拉長了。是因為排行老二,讓他比較驕寵?是他個人的天生氣質不一樣?還是他吃定了大人可以欺負?就在大家面面相覷的時刻,我承認自己對皮弟的了解及關愛還不夠。
當大人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樂意改進和修正的空間就會出現。於是,帶著一點無力感,也帶著一點自我期許,我和兒子、媳婦,從皮弟的生活起居、飲食內容、互動方式徹底檢討。
結果發現,生活起居需改善的是:當天星期日,他們驅車到宜蘭玩,結果返家較遲,小朋友是有點疲累過度了;飲食內容需改善的是:當天皮弟喝了過量的糖類飲料,而沒有吃營養均衡的食物,如蔬果、蛋白質之類;互動方式需要改善的是:由於皮皮個頭大,不論游泳、滑直排輪、打恐龍卡都比皮弟強,皮弟在哥哥優勢的陰影下,一直難以「出人頭地」,難怪在睡夢潛意識中,「怒氣」就「噴射」而出了。
為改進與皮弟的互動方式,皮爺當機立斷,自願做「噴火龍」的出氣孔。皮爺的策略就是,每周找一個單獨帶皮弟做戶外活動的機會,如,到森林公園玩沙坑,到台大運動場踢足球………
當生活規律、飲食豐富、個別的體能活動也夠了,在短短三個月內,我看到全家團隊整合溝通後的改變,現在的皮弟,整天笑嘻嘻,臉龐紅噗噗地,煞是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