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的葉美杏,在法國留學期間,不斷冒生許多疑問:「這裡的老師怎麼對學生這麼好?」從小,對老師的印象就是嚴肅、打罵、權威,但在法國,從小學到高等教育的老師,卻對學生展露無比溫暖的氣質。當時葉美杏暗自想著,將來回國當了老師,也要讓學生嚐試這樣的教法……
再次的衝擊,是在有了孩子之後,葉美杏全家移民紐西蘭五年,當地人對待小孩的態度,再次翻轉了葉美杏的親子教養觀念。「不管你在紐西蘭的哪裡,人們都對孩子好溫和。」葉美杏還發現,每次帶小孩出門,很怕別人覺得孩子很吵,但是每一次旁人都說:「喜歡吵鬧跳動是小孩的天性,吵一點沒關係!」
葉美杏說,就連當地公車司機、櫃檯小姐都對小孩很客氣。「好像他們都不把小孩當做小孩,而是當作一個很重要的顧客。」那種流動在公共場合的友善氛圍,讓葉美杏再次思考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時候她甚至覺得,「我好像是從別人怎麼對待我的孩子過程中,學習怎麼對待他的。」
有一次,葉美杏看見一個韓國小孩對媽媽說:「你能不能不要對我大吼大叫,你看那些kiwi媽媽(奇異果媽媽,意指紐西蘭媽媽),都不會這樣對他們的小孩。」這番話使葉美杏突然意識到,亞洲媽媽確實經常遠遠的叫喊、命令孩子,但紐西蘭媽媽卻從來不這麼做,他們習慣走到小孩旁邊,蹲下來和他們說話……
葉美杏坦言,自己是在不友善的家庭氣氛下長大的孩子,也曾經覺得小孩就是要好好的「管」,但看到別人能夠這麼溫柔的和孩子相處,她也不斷思索自己可以怎麼做。她記得曾經有一次,為了忍住不在盛怒下責打孩子,她打了自己兩下,孩子一看到,立刻跑過來抱住她,激動的說:「不要打!媽媽不要打!」她說,那一刻她看到孩子的恐懼和對媽媽的心疼,「這兩下如果是抽在孩子身上,不知道會留下什麼痕跡?」
現在,兒子如果犯了錯,偶爾會自我解嘲:「我是人,不是神!」當其他同學做錯事時,他也不會嘲笑或指責別人不是,反而能夠更寬厚的去體會別人犯錯的心情。葉美杏欣慰的說,以前兒子好像常常聽不太懂她說的話,現在,他甚至能夠體會媽媽的心情,懂得體貼了!「這段路走來不易,但我很慶幸最後選擇了用不打不罵的方式和孩子相處,即使現在我做得還不夠完美,但我很清楚,我是走在對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