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疚離家睡公園 民團協助有頭路

李祖翔 |2009.10.10
954觀看次
字級

半年前,因為經濟海嘯波及,兒子失去工作,對於奉養父母,壓力倍增,陳先生感到內疚,匆匆帶了幾千元離家出走、流浪街頭,但錢很快就花完了;幾個月來雖然還有朋友提供夜宿,對他來說,卻像一無所有。

白天,他在街上奔波找工作,希望能養活自己,累了就在公園涼亭休息。有次午寐,渾身突然起靜電,電得他只能挪移身子,但不久背部就傳來巨響,老舊的鐵風扇竟然砸了下來,石桌凹個大洞;當時雖然覺得似乎有神明眷顧,卻沒有多想,因為經濟不佳的問題仍然存在。  (記者李祖翔攝)

最近應徵一份醫院清潔工的工作,對方要他等通知,卻一個禮拜無音訊,他餓著肚子經過台北基督教恩友中心的大門時,發現一群人正在接受救濟,他也加入了行列。無意中,又看到傳道在吆喝著:「需要協談的請在下午二時報到。」無助的他隔天就決定報名協談。

傳道與他一同禱告,也說要幫他留意工作資訊,不料兩天後,當初應徵的醫院就通知他去面試,又隔兩天通知錄取,讓他擔任清潔工,當時主任對他說:「你的履歷本來都丟進垃圾桶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撿回來,大家討論、考慮後,決定錄取。」

陳先生說,自己雖不算是街友,卻也有過街頭流浪、睡公園的經驗,基督教恩友中心幫助就業、救濟便當和協談的舉動令他感動,也覺得實用,信仰更不可或缺;心靈寄託的確是脫困的助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