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若想避免不公與環境負荷超載,餵飽二○五○年預估將達九○億的全球人口,我們得調整飲食習慣與農耕方式。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與農業研究發展國際中心(CIRAD)兩個機構團隊,描繪未來四十年世界人口成長約二十五億之際可能發生的情況。
研究人員根據一九六一年至二○○三年的糧產數據,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假設,預測由於密集耕作,二○五○年前農產量將增加。不過由於更多肉類產量提升,營養豐富與營養缺乏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會擴大,而和現在一樣,人類要等到真的發現問題後才會設法解決。
另一個相對情境則假設未來走向低密集開發的永續農業,每人每天平均攝取三千卡熱量,肉類或魚類約只占五百卡,即百分之十五,略少於二○○三的百分之十七。
為達到每人每天三千卡的目標,富國必須減少約四分之一熱量攝取,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則要依相同比例增加。
研究指出,兩項因素能幫忙填飽數十億人的肚子:一是減少浪費。目前全球每天超過三分之一食物被糟蹋,包括在加工廠內、運送途中。二是人口老化。二○五○年前,全球平均壽命將提高十歲。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院長圭尤表示:「人口老化,熱量需求也會降低。」
這份報告警告,要實現上述第二項假設,須透過市場規範,並保障窮國主要糧食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