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貸款 不如提供獎學金

陳志彬(台北市/博士候選人) |2009.10.07
1002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受到不景氣的影響,今年申請就學貸款數量達四十六萬餘件,申請金額近一百八十億元,分別成長了百分之十六、十四,都創新高。對繳不起學費,需要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他們的處境值得大家思考。

雖然就學貸款的條件較過去寬鬆,但畢竟還是貸款,也就是債務,即便現行利率是過去最低水準(百分之一點六),但貸款學生還沒畢業就背負可觀的債務,而且畢業後一年就須開始還款,若前一年平均薪資未達兩萬五千元,雖可申請展延,但以三次為限,因此,實際上還款壓力還是非常大,即便縮衣節食、量入為出,也要好些年才能清償,萬一碰上失業、換工作等,無法如期還款,又未主動與銀行協商,恐怕一輩子信用受損。

隨著教育市場化與自由化的世界潮流,高學費政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在不景氣下,依行政院主計處去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顯示,最低百分之二十家戶可支配所得每戶僅約三十萬四千元,若有一名子女就讀私立大學院校(以每年學雜費十萬元計算),負擔率更達可支配所得百分之三十三點九,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子女教育經費已成一般家庭最大的支出,除了日常生活要撙節支出外,顯然再也無力負擔另一子女的教育費用。

筆者認為,政府應提供清寒學生工讀機會與獎助學金,並檢討現行教育補助制度,盡速制定「青年教育津貼與補助」法令,徹底解決問題。

助學貸款只是治標,根本作法是提供清寒學生全額獎學金,使他們在生活無虞下用功讀書,未來將所學貢獻給社會,這才是社會最大的福祉,也是最大經濟效益。

陳志彬(台北市/博士候選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