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毅然放棄Google為慰留他給予有史以來最高數目的股票,九月初宣布成立自己的公司「創新工場」。成立甫滿一個月,李開復四日風塵僕僕地來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招募人才並發表演講。
創新工場成立目的是要「打造中國創業者的黃埔軍校」,大規模且有系統地在未來十年,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三大領域培養出五十家高科技創新公司與五百位創業家,寄望下一家世界級的大企業就來自創新工場。他認為,中國雖有人才,卻缺乏資金、創業與管理經驗,在高科技公司大者恆大之下,中國人才愈來愈難出頭,所以他想幫人圓夢。包括富士康集團郭台銘、中經合集團劉宇環、聯想集團柳傳志、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等人都是他的投資者。
截至目前為止,李開復已收到超過三萬份履歷,但他尚未找到理想人選,促使他此次來美尋找人才。
屬於「海歸」先鋒的李開復在哥倫比亞大學對現場的留學生呼籲:「再不回去,就來不及了!」他認為儘管目前海歸仍有優勢,但未來十年,中國的成功創業者,將都是沒出過國的人,「因為他們了解中國市場。」
李開復對未來的中國充滿希望,特別是網路領域,他舉電子商務為例,「中國的上網人口雖超過美國,但覆蓋率卻僅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均消費力也只是美國的十六分之一,這意味著中國還有四十八倍的成長空間。」
這也是他投入創新工場的原因,他說自己看到中國有三個巨大趨勢正在成形
:首先是電子商務與移動互聯網爆發性的成長;再來是一批優質創業者正在產生;第三是中國現在的投資環境不平衡,「如果我現在不做,就太晚了,所以我決定現在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