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半徑大約是地球的百分之二十七,和太陽系其它行星及其衛星相比,這一比例顯得較大。月球的起源目前還是個謎,而「巨大撞擊說」近幾年來備受矚目。
他們認為在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以淺淺的角度撞擊地球從而形成了月球。火星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一半。地球的一部分因受到撞擊而破碎,引起碰撞的天體變得粉碎,碎片迸散到地球四周,一般推測那些碎片再度聚集成月球。
巨大撞擊說能夠詳細解釋月球岩石的化學組成特徵,此外還能解釋一點:雖然地球上有豐富的水和大氣,但是在月球上卻沒有。這是因為即使在撞擊的天體上本來有水和容易蒸發的物質,也會借著撞擊所產生的熱能飛散到太空中。
剛剛誕生的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比目前近得多,一般推測大約是地球半徑六千四百公里的數倍。如果從地球上來看,月球大概有目前的十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