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話中秋】月亮與名菜

林長華 |2009.10.01
1374觀看次
字級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明月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聖潔、美好、吉祥的象徵,就連餐飲也融入對明月的深情厚意,清代御膳中就有「龍鳳賞月」這道名菜。

唐代詩人李白痴迷明月,他所寫的詩就有三百二十首筆觸月亮,他喝酒時「舉杯邀明月」,吃飯時「月光明玉盤」,類此邀月入餐飲的詩句不勝枚舉。

走南闖北,嘗過不少地方名菜,發現有一些佳餚以月命名,借月出名,不但菜名文雅,而且味道可口。山東孔府菜中有一道「烏雲托月」的湯菜,做法是把紫菜(食用海藻)撕成一片片,然後置鴿蛋於紫菜之上,兌入鮮美可口的清湯,使紫菜鴿蛋飄浮其上,黑白分明,猶如烏雲托月之狀。

「洱海映月」是雲南「風花雪月」的四道名菜之一,菜式構思奇巧,儼然一個景名,菜盤中一泓碧水,水中飄蕩著彩雲。彩雲中則有一輪金黃圓月在飄浮轉動。「圓月」用的是雞蛋黃,「碧水」是精心調製的菜汁,而「彩雲」則是肉饌和蛋白。

中國是個飲食大國,國人又特別崇拜月亮,在中國八大菜系中含月的菜名相當多,如「龍遊月宮」(鴿蛋鱔魚)、「月宮仙女」(鴿蛋菜心)、「花好月圓」(蝦仁鴿蛋)、「海底撈月」(海蜇鴿蛋湯)、「月映瑪瑙」等,這些都是名揚一方的傳統佳餚。中秋佳節品嘗這些富有詩意的「月菜」,別具一番滋味和情調。

一些名菜不但因月出名,而且因名人而出名。

「半月沉江」是廈門市南普陀寺素菜館的一道傳統名菜。其主料是炸麵筋、醃香菇、冬筍、當歸等原料烹製而成,此菜原名叫「當歸麵筋湯」。

一九六二年某日,文學、歷史學大家郭沫若偕同夫人于立群參觀了南普陀寺後在寺裡品嚐素筵,他見圓形的大碗公裡半邊是香菇片,半邊是麵筋粒,一半在碗面,一半在碗底,猶如半輪月影沉在江底,大加稱讚。這時寺裡法師拿來菜單,拜請郭老對素菜名稱加以潤色。

郭老遂對各道菜名略加修改,當歸麵筋湯即被美其名為「半月沉江」。餐後,郭老詩興大發還寫下一首律詩,稱讚這道名菜:「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