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發生客車司機在載運乘客時中風,雖說幸運的沒有釀成大禍,不過,卻反映客車司機的健康管理出現問題,如不及時改善,恐怕未來就會發生不幸意外。

客車司機由於工作性質,必須長時間坐著,活動量不高,而且不少客運司機得排班(包括大夜班),飲食作息不正常,如果下班時間的生活習慣不是很好,經年累月下來,會釀成心血管疾病。
就算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只和一般人一樣,但因工作性質的關係,如果在執勤時發病,不但危及乘客安全,也對其他車輛產生危害,這是公共安全的問題,不容輕忽。
同樣是大眾運輸工作,飛航客機的機師就有嚴格的健康管理,甚至要求每次出勤前,要嚴格填寫生活作息清單,進行基本的身體檢查,以確保飛航安全。但其實根據統計,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失事率最低的,路上交通反而失事率最高,只是人們習慣了經常發生小交通意外,而不覺得嚴重,甚至忽略。
筆者以為,為了確保乘客安全,政府有必要立法,強制大眾運輸系統(包括客運、火車、高鐵、捷運、計程車)司機,必須定期健康檢查(目前業者雖規定要健檢,但是否確實執行,不無疑問,而且間隔較長,應該縮短),每周固定量血壓,甚至請醫療院所針對客運司機設計專屬的健康檢查,費用由政府、業主和司機分擔。
如果健康管理不合標準的司機,應強制要求改善到符合為止,違者不但公司要受罰,司機更要停駛。這樣的要求看似很殘忍,可能影響司機生計,可是,如果不從嚴要求,若發生事故,乘客難道就沒有家庭生計,家屬難道就甘心?
最近兩次的司機中風事件,媒體報導都偏向英勇救人方向,我認為,應該是要求大眾運輸業者及司機負起健康管理的責任,幸運不會一再,必須防患未然,不要等到真釀重大意外,才尋求改善。
王群(台北市/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