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抽菸除了會增加肺癌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發現,抽菸也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的轉移能力,破壞其他重要器官,增加死亡率。建議有抽菸習慣者應及早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人體許多器官內都有上皮細胞,一旦上皮細胞出現癌變,上皮細胞上面的E-cadherin蛋白也會受到波及,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結能力降低,癌細胞即不受限制地到處游離,進而轉移到其他器官。
北醫外科部助理教授張育嘉指出,研究發現,香菸中所含的亞硝胺物丁酮(NNK)是很強烈的致癌物質,會和尼古丁接受器結合,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內蛋白轉錄抑制因子的生成,使E-cadherin蛋白減少,細胞聯結能力也跟著大幅降低,促使大腸直腸癌腫瘤細胞轉移。
魏柏立說,目前尚無研究數據可準確算出抽菸多久才會導致大腸直腸癌的轉移,但是他相信只要菸齡超過二十年或三十年的「老菸槍」,都有風險。
除了及早戒菸,他也建議國人應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紅肉及醃漬食物,多運動,並定期接受大便潛血或大腸直腸鏡檢查,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這是全球首度發表抽菸和大腸直腸癌轉移有關的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外科醫學界頂尖期刊《外科年鑑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