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國文教育 回歸語文教學目的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2009.09.30
1240觀看次
字級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認為,九八、九九課綱的去中國化與降低文言文比重,讓台灣失去成為中華文化重心的機會,也不利學生培養國語文能力,在教師節再度呼籲政府,恢復文言文與國語文教學比重、八四課綱,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

對希望增加文言文課程,我覺得有道理,因為文言文是中文的基礎,蘊藏中文建構、發展與使用的流變,從古文學習入手,不但可欣賞中文之美,也可以了解中文語言的世界觀和運作邏輯。

但我對恢復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希望透過語文教育傳遞道德、品格教育,感到不解。語文應是方便人類思考、溝通、描述與詮釋世界而存在的工具,不該和國族建構、歷史道統,乃至道德、品格教育綁在一起,國語文教材是不該去中國化,因為國語文和中國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過,卻應該去政治化,去除一切透過語文教學,傳遞主導階級意識形態與文化霸權的企圖。

不少人認為,目前台灣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差,我覺得絕不是因使用課綱、文言文比重,或是去中國化導致,而是沒有教會孩子累積足夠的字彙,幫助他們熟悉並使用來思考、溝通,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掌握。

台灣的國語文教育方向根本就錯了,這只要和英美語文基礎教育比較就知道了,兩國的英語教學沒有要建構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國族思想,或暗存美利堅帝國的道統,單純地只教導學生如何使用英文,以英文思考、寫作、溝通及描述世界。

讓孩子學會用母語文思考、溝通,描述心情及詮釋自己所看見的世界,這些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舊課綱充斥許多為符合特殊時代需求的選擇性課程,這些課程能代表國語文?進入民主時代,讓語文的歸語文,讓語文專業主導學習,將意識形態阻擋在外,否則就算增加文言文比重也沒用,恢復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更是讓政治干涉教學,根本是開倒車。

語文課程該做的是,教導孩子正確掌握、使用,當孩子有能力掌握、運用這個語文時,就可選擇是否接受語文背後的世界觀、國族歷史、品格價值、法制道統,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在課程裡,先灌輸意識形態。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