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國家科學院士卡賽薾跨海力邀中央研究院,加入全球非營利合作計畫「禮來肺結核新藥發展」,中研院昨天與美國傳染疾病研究中心簽署備忘錄,將全力研發可以殺死具抗藥物結核桿菌的抗生素或藥物,不讓肺結核繼續危害人類。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美國傳染疾病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馬樂來博士指出,未來全球約有三分之一人口會感染結核桿菌,醫界亟需開發新的抗生素或藥物來治療肺結核。
這個全球非營利合作計畫由美國發起,包括日本、英國、印度及俄羅斯的參與,跨國研究團隊將共同致力於開發新藥及檢測方法,對抗多重抗藥性結核桿菌。
也是白宮科技顧問的卡賽薾表示,中研院擁有最具規模的兩百多萬化合物藥庫,可以增加這項計畫中化學篩選多樣性,也有最先進的快速篩選及基因定序等技術,大幅增加新藥開發的成功性。
中研院長翁啟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美國傳染疾病研究中心及禮來大藥廠主動找上門,「這對中研院是莫大的肯定,相當不簡單。」
他分析,中研院近年來發表不少重要論文,且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研發成果備受重視;其中,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從細菌表面的酵素中,找到新的標的物,進而研發出可對付具抗藥性細菌的轉醣←或萬古黴素類似物,令人振奮。
翁啟惠透露,中研院最近找到的這些化合物,經和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一步合作後,可望研發出新的抗生素或藥物。如今,再透過這個全球合作平台的協助,應可加快腳步,也許近幾年內就會傳出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