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數位化、電子化趨勢方興未艾,近年來不僅電子書產值驚人,已成國內外科技業者搶攻的市場,更由於它極可能將改變人類的閱讀方式,全球已有逾百所學校宣布使用電子書上課,因而「電子書包」普及化,儼然成為未來所趨,它將如何影響未來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值得政府正視,並提出因應之道。
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二○一三年前全球電子書的複合成長率將達百分之一百二十四,產值將超過二十五億美元;而據推估,國內電子書去年產值為一百二十億元,在政院擬訂電子書產業行動方案後,在二○一三年可望達千億元。
由於美國低收入學區導入電子書教學,證實可大幅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因此,全球已有逾百所學校使用電子書上課,其中包括了知名的美國普林斯頓、維吉尼亞大學,亞洲地區也有香港與馬來西亞數所小學入列;而我國教育部也著眼於書包減重,鼓勵中小學多用電子書閱讀,為電子書包普及化鋪路。
為因應電子書包的數位化、網路化及即時化教學互動的特性,教育主管單位關注的應不單是籌資提供閱讀器,讓學生能閱讀電子書及熟悉操作硬軟體,更應及時掌握電子書發展趨勢,建構多元適性的教學與學習體系,例如研發電子書包的教科書及教具、教師應用資訊教學能力的提升,及新教學模式、方法的開發,也應盡速進行研究,並推動各項配套措施,降低城鄉數位落差。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