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講--巫術與靈媒

 |2006.04.23
906觀看次
字級

「巫術」在人類歷史上,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民族中。尤其在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界種種變化的力量,產生無力、無奈的恐懼,便想透過族群中特別的人,與不可見、不可知的力量進行溝通與協調,「巫術」就成為初民探究世界最深層掌控力的一種方式,並祈求福報或庇佑的管道。

古代進行巫術者,男性稱為覡,女性稱為巫,都是能和神、鬼溝通的人,一般名之為靈媒。巫的種類依其功能,可分為靈媒、巫醫、驅魔者、占夢者等,是人與另一個世界神靈溝通的媒介,是神靈在人間的代言人。靈媒又稱巫、祝,祝是國家僱用的祭司,專司主持祭禮,亦稱太祝、太巫、太卜。巫則來自社會各階層,是由神所選定的。古代的中國王權與巫術密不可分,君王自稱為天子,並以王權神授,表示能傳達神的旨意。以他們所擁有的司祭、治病、解厄、預言等神異功能,活躍於社會上。

巫術的行使通常採取歌舞形式。歌,即通鬼接神的咒語;舞,則是降神儀式。從事巫術者,各民族有不同的稱呼,如:僳族稱「尼帕」、「必帕」;怒族稱「尼媽」、「達施」;景頗族稱「董薩」;獨龍族稱「隆木沙」;彝族稱「畢摩」;中亞遊牧民族稱「薩滿」等。巫師為人們接通神靈祈禱降福消災,既神聖而又神秘,是一種「神人合一」的表現。此外,紐西蘭毛利人則有專門學校,嚴格訓練學生學習巫術,畢業後以魔法行善。可見成為一名巫師,也有其一定的養成教育。

巫術大致以占卜吉凶、預言禍福、祈雨求福、驅鬼招魂、禳厄袪病為目的。依性質可分為:生產巫術、保護巫術、破壞巫術、白巫術、黑巫術等。巫師行使巫術時,通常使用替代物、避邪物、厭勝物、鎮邪物、巫術神衣、神石、神鼓、神刀、神劍、神箭等。
 
他們或者是族中酋長;或者政權領導者的侍臣,也有人是官方的祭司,身分相當特殊;但也有來自社會各階層者;他們以巫術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滿足了個人祈求的心理需要。雖然今日科學發達,有些宗教學者認為巫術是族群初民才有的現象,但仍有零星地流傳於民間,在品質上更顯得良莠不齊。

靈媒大致可分為「精神」與「物理」靈媒,前者完全負責傳達來自靈魂的訊息,後者則藉助靈魂力量,製造出不同種類的奇異效果。靈媒組織有:個別靈媒、教堂靈媒和降靈營等。個別靈媒通常獨立工作,有各自的信徒和立論根據,不對任何教會負責;教堂靈媒則兼具牧師身分,在其建立的教堂中,同時進行降靈和正規的宗教活動。降靈營則由靈媒、講習人員和一般通術信徒組成,為信徒提供一個崇拜、學習和從事降靈活動的中心。如美國紐約州、賓州、佛州、印第安那州等皆有降靈營的存在。

佛教不否定神靈、巫術的存在,但對於人世間的命運變化,佛教認為明因識果,才是自助助人的究竟之道。佛教的業力論,以禍福乃自作作受,只要布施,自會增加善緣;心存一念護生之慈,自然長壽;不飲酒吸毒,自然身心清明;誠信不妄語,自然獲得名聲信用;不邪淫,眷屬自然和諧無爭;處處與人為善,自然貴人相助,福德增上。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冊 第十八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