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沙鹿訊】台中縣沙鹿鎮早年是平埔族拍瀑拉族的聚落之一,據文獻記載,昨天是該族傳統過年,當地民眾除在普善寺依古禮祭祀外,沙鹿社區媽媽還穿平埔族傳統服飾,表演一度失傳的「牽田」歌舞,讓許多學者前往攝影記錄。
拍瀑拉族隸屬平埔族之一,原分布在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大肚丘陵以西至海岸一帶,因參與大甲西社民變,被清廷平服,乾隆初年改名「遷善南北社」,意謂遷善改過。
每年農曆八月二日是拍瀑拉族過年祭祖日子,由主委潘通寶主祭,他手持米酒,齊眉而拜,依序拿起一小撮米飯及一片生鱗,口唸「祈福之語」,向祖靈致敬。
祭拜儀式後,沙鹿社區媽媽教室成員,穿平埔族傳統服飾,表演「牽田」歌舞,源自該族的《頌祖曲》;沙鹿社區協會理事長陳榮輝說,此曲表達昔日該族過年時的歡樂氣氛。
弘光科大副教授計文德表示,平埔族祖靈祭除「牽田」外,還有「走標」習俗,現已不復見,昨天舉行祭典的普善寺,一樓是奉祀拍瀑拉族的族靈,二樓是漢人的玄天上帝,同在一棟寺廟,參拜民眾不分彼此,象徵族群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