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創立於一九四九年,發行量達三十六萬份,是目前德語報紙在全世界發行最普及,最為國際熟知的平面媒體之一。
德國記者馬克‧席孟斯(Mark Siemons)為法蘭克福匯報駐中國藝文新聞特派員,長駐北京,透過行政院新聞局、台北書展基金會、德國哥德學院邀請,於八月十~十六日,進行了六天的訪問,地毯式訪問會見了台灣文化界及出版界十位重量級代表人物,出版界包括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遠流董事長王榮文、大塊出版郝明義、漢聲出版黃永松,作家有龍應台、張大春、舒國治、楊澤及楊照、台大教授黃俊傑等人。並在八月二十六日首度以近全版篇幅報導台灣的文化,堪稱近年來德國媒體中最具深度及份量的台灣報導,導言即破題點明:「真正的中國在哪裡?對台灣這個一九四九年分裂出的島國而言,有一件事是明確的:在此人民傳承著真正的中華文化遺產。但另一方面又具有強烈、分明的自我主體意識感。」
這篇以「台灣│另一種文化革命」為標題的報導,深入探討台灣數十年的身分認同爭論,配合一群面容祥和婦女們在寺廟誦經祈福的圖片:「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有在這裡傳承下來!」文中並指出二○○九法蘭克福書展以「中國」為主題國,「究竟『中國』對全世界的意義為何?全球不只是看北京政府如何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自己,其中,有個地區也有話要說,那就是『台灣』!」
同時也分析台灣的多重身分認同,從一八九五年日治時期開始的轉變,隨著一九死九國民政府來台歷史脈絡,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及台灣如何在延續中華文化上,對世界所做出的貢獻。並讚頌台灣,在這場全球化的競技場中,台灣作為一個外交上陷入困境的國家,較諸世界其他地區,更是一個「公民社會」以及「文化國家」。
透過來台訪問德國記者馬克‧席孟斯(Mark Siemons)為德語世界描訴出鮮明的台灣面貌,並舉出「中國是台灣多樣性一部分」的突破性觀點,引述由蔡志忠所畫之中國哲學家漫畫書籍,精彩的還原了老子、莊子、孔子等哲學家的思想,成為全球最受歡迎中國文化的詮釋者,也介紹聖嚴法師,是國際間受到重視少數的禪學家之一,以及出版人郝明義《一隻牡羊座的金剛經》書籍問市。依此舉例傳統佛、儒哲學在台灣的繼續發展,強調中華文化只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這種特色在中國是無法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