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之旅{12}隨祖師參禪去 大覺寺

杜荷/文‧吳淑華、林秀嫻/攝 |2009.09.18
1169觀看次
字級

「一九四七年,我從焦山佛學院離開以後,即遵從師命,隨他到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禮拜祖庭。」星雲大師在《往事百語》中描述,他自十二歲出家後,首次隨師回到祖庭,當時白塔國小剛好缺校長,便應邀留下任職,那年他才二十一歲。文革摧殘下,寺容毀壞殆盡,這段回憶成了他對祖庭的最後印象。

大覺寺建於南宋,乾隆時名「集賢山大覺寺」,近代名為「白塔山大覺寺」;一九八九年,星雲大師返陸探親禮祖時,已片瓦無存,矢志發願復興,定名「大覺寺」。

由於舊址難復,因而選在附近的西渚鎮重建,今已完成首期工程,有接待大廳,造型如「衣缽傳燈」象徵祖庭傳法;觀音殿內有一尊整塊漢白玉雕成的千手觀音像,三面共萬座琉璃觀音,十分現代化。

寺裡法師多從台灣來,年輕莊嚴,笑容可掬。知客師說:大陸法律規定須由內地人擔任住持,因此禮請棲霞寺住持,也是星雲大師法子的隆相法師擔任,寺裡也有多位內陸青年發心出家,並接受佛學院教育。當介紹法師時,濃濃鄉音讓同籍貫的台灣香客倍感親切。

有趣的巧合是,知客師說正在開山的大覺寺與佛光山頗多相似之處,比如山嶺皆長滿翠綠麻竹、第一座殿堂都是觀音殿;佛光山臨高屏溪,大覺寺則近橫山水庫等。

當地政府以星雲大師之名將橫山水庫取名「雲湖」,並興建一條佛光路。親遊湖畔,霧起嵐吹,令人悠然忘歸,〈雲湖之歌〉中大師寫到:「山明水秀,煙雨朦朧,宜興的雲湖在群山之中……」

翌日,清晨五時左右,香客起早遊山,旭日從雲端緩緩躍出,竟反射出上下兩個太陽,還來不及搶鏡就被雲層推開,雖短暫,卻讓人嘖嘖稱奇。

站上觀音殿前的丹墀,近看放生池,遠眺正在興工的第二期山坡地,二○一○年後,那裡將矗立大雄寶殿,摩崖石窟、美術學院等。

大覺寺──全世界佛光人的祖庭,宛然現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