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35}嚴以律己 自得弟子追隨

本覺法師 |2009.09.17
1024觀看次
字級





「若欲誨他者,應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實最難。」

--《法句經》  (圖/李鎬信 )



柏達尼比丘為五百名比丘的老師,他對弟子的修行要求十分嚴格。可是自己回到住處後非但不打坐,還躺下來休息,結果,弟子愈來愈不信任老師柏達尼比丘,並因身心疲憊而無法繼續修行。佛陀知道此事後,宣說上述偈頌,教導大眾:在成為別人的導師之前,一定要先自我觀察,檢視自己身為一名導師,是否真的毫無遜色。

在天剛拂曉時,佛陀總是手持缽盂走上大街,與大眾一起托缽乞食。佛陀教導徒眾,要將食物分給患病的弟子,至於身體虛弱的修行人,佛陀則特別指示他們要在晨間以稀飯補充體力。此外,佛陀為了照顧無法適應「過午不食」的弟子,讓他們以果汁或粥水充飢。然而,佛陀卻總是一日一餐完全降服對飲食的貪慾。

導師在衣、食、住等日常生活中給弟子展現什麼樣的形象,就足以說明一名導師的資格。在同一屋簷下共同生活的人,要受他人尊敬不是件容易的事,因其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被人如實觀察。佛陀與一千二百多名大眾一起生活,弟子是一邊觀察佛陀,一邊完善自己的修行生活。

佛陀亦稱為「調御丈夫」,其意以「善於教化眾生、使眾生覺悟的覺者」為主,但其中也含有「善於調御自身而證得正覺」之意。佛陀在成道前所修的六年苦行,亦可視為降伏自我,不受貪嗔癡牽引;去除渣滓,出汙泥而不染。佛陀向弟子說道:「若欲誨他者,應如己所行。」

據說近代高僧性澈大師,在桐華寺大殿內見性後,就一連八年不臥不睡,精進修行。有一天,大師在道峰山望月寺暫住一宿,並一如往常般長坐不臥,徹夜修行。相傳望月寺裡的春城老和尚當時在一旁目睹此景,竟不顧自己已年近花甲,也學起性澈大師來,開始長坐不臥地修行。

看今日的我們吧。自己言行不正,卻總強求他人端正自身;自己過飽滿富足生活,卻要求別人簡樸度日。如今希望大眾能秉承佛陀教誨,在生活中信受奉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