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一月至半年 自殺高峰期

 |2009.09.09
101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已滿一個月,明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精神科醫師指出,災後一個月至半年,是災民出現創傷後症候群併發憂鬱症,進而自殺的高峰期,主要救援資源開始撤出,各方關注減少,貸款、失業現實問題浮現,政府應小心防範。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根據醫界研究,當暴露於壓力事件下,難免有部分民眾出現所謂「壓力後創傷症候群」(PTSD),特別是過去有創傷經驗、親人死亡、教育程度低及身心狀況不佳者,會因此出現焦慮、憂鬱、失眠及無助感,甚至有五六成因此併發憂鬱症,甚至酗酒及物質濫用更為嚴重。

花蓮玉里榮民醫院副院長林知遠表示,大多數災民及救災人員的急性壓力反應,會在一至二周內獲得改善,但如果出現極度激動不安、焦慮恐慌,甚至精神患疾,對自己及他人有危險時,則需考慮藥物治療及轉介。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指出,若有找不出病因的心悸、胸悶、頭痛、呼吸不順等症狀時,可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抗憂鬱劑是治療焦慮的首選藥物,搭配鎮靜劑的短期使用可明顯改善症狀。但長期來說,精神科門診進行的「認知行為治療」,可針對不適當的想法和做法做矯正,協助患者養成較佳的紓壓方式。

董氏基金會執行姚思遠則呼籲,災後心理重建工作須持續投入,希望招募大專學生擔心志工,定期前往災區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