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卷散佚各國 中國藏1萬6千卷 另展稀世瑰寶《趙城金藏》
【人間社記者觀昶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北京市海澱區國家圖書館為慶祝建館百年,即日起至十月七日,舉行「百年守望—特藏精品展」,首次展出館藏文獻近三百件珍貴精品,包括《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四大鎮館之寶,以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等。
《敦煌遺書》,又稱《敦煌文書》,是西元一九○○年於敦煌莫高窟十七號洞窟發現的一批書籍總稱,總數約五萬卷,佛經約占百分之九十,年代最早的書籍為前秦苻堅元年(西元三五九年),最晚為南宋慶元二年(西元一一九六年)。目前《敦煌遺書》分散於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館、巴黎國立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東方研究所等,中國國家圖書館則藏有一萬六千餘件。
《趙城金藏》以宋代第一部木刻版漢文大藏經《開寶藏》為版式,於金皇統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年)開雕,大定十三年(西元一一七三年)完工。因刻於金代,後被供養在趙城縣(今屬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每卷卷首又加刻廣勝寺刊刻的《釋迦說法圖》,被稱為《趙城金藏》。西元一九三三年,高僧范成到廣勝寺考察時發現這部藏經。
《趙城金藏》共有六千九百八十卷,六千多萬字,現存四千餘卷,是當今大藏經善本中卷帙最多的,它是《開寶藏》的複刻本,並有部分是遼藏的複刻本與遼藏的坊刻本,被視為稀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