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愛更多...ELEGY哀歌

蘇蘭 |2009.09.05
1719觀看次
字級

我以靈魂餵養你,而你是我這一世美好的Ending…

著手想寫一篇動人的影評,過程比電影本身還曲折離奇千迴百轉的,罕矣!

電影上映時來不及介紹,現在終於等到DVD上架,但這之間短短半年的人生真實經歷,已將「純粹欣賞」變化成「具體見證」的角度,執筆而為不再是當初輕鬆的第三人稱,也因之醞釀期特長特久特慎重。現在,要將積累的一萬六千多字刪去七分之六刊出,實不容易;這部電影《ELEGY哀歌》有一個並不貼切的中譯片名《禁慾》,是西班牙女導演伊莎貝拉庫謝改編一九九○年代美國四項文學獎:普利茲文學獎、福克納文學獎、美國國家書評家協會獎與國家書卷獎得主—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短篇小說《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中文版由台灣木馬文化發行)拍攝而成。這是少數電影比文本(至少比譯本)強很多的範例,導演本身的細膩多情和選角成功,應是關鍵。

潘妮洛普克魯茲、班金斯利、派翠西亞克拉森、丹尼斯哈潑、彼得塞斯嘉幾位硬裡子演員,恰如其份、恰到好處地精準詮釋了這一個不論國籍地域、當代文明社會、比比皆是的現代愛情故事,這之間的交錯互動,集合了我們所熟知的父子兩代、男女差距、相知好友、只留關係不要婚姻…的白領階級感情世界各種可能與遭遇,並不複雜是因為我們好熟悉。

想聽故事的不用對號入座:

大學教授大衛凱布希對自己在女學生中獵艷而還能保持安全距離的魅力,常感到沾沾自喜,但當古巴第二代移民康蘇拉卡斯蒂洛走進教室,他立刻被吸引,這位黑髮美女擄獲他的心,讓他愛到不能自拔。凱布希宣稱康蘇拉的胴體是藝術極品,她強烈的自主性與豐富的情感,挑戰了凱布希原先對她的表象意念。

大衛凱布希在為學生辦的期末派對中,帶康蘇拉觀賞家中的各項藝文收藏:或是哥雅畫作、或是卡夫卡手稿,或提及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不同年紀觀看會有不同體會、或朗誦幾句莎士比亞劇本台詞、或一起去欣賞一齣歌劇、然後單獨為她一人彈奏一首私房樂曲…喜愛藝文品味的哪能不動心?就因為大衛眼中的康蘇拉,不同於其他女子,優雅而嚴肅,是小他三十歲的「上一代女性」,是需要「追求」的。聰明的大衛用她喜歡的菜餵養她,直到她真正愛上…

大衛對康蘇拉的需求一步步變成迷戀,最後因三十歲年齡差距的不安全感、引發了強烈的嫉妒與背叛的幻想,不能信任的猜忌終於迫使康蘇拉離他而去。大衛不信任的闖夜店,面對女友說了他三句「你在查我勤?你要學習信任,你要破壞我們美好的一切?」的表情,我在許多男人臉上都看見過;「那我明天打電話給妳。」「不,我打給你!」……男女對調又如何?

不論愛與被愛,每個人都應誠實面對自己!答應參加女友取得碩士學位的家庭聚會,卻又因老問題(怕被人笑老)臨陣脫逃,這是分手的最後一根稻草。分手後的凱布希心碎,他將時間的折磨視為藥石,藉著埋首工作試圖遺忘…缺乏自信的幼稚行為推著深愛的她遠離,原本應美好的一對神仙眷侶,變成兩個陌路之人—一個可悲卻不自覺、另一個可憐被拖累。

感情苦果,竟成終局?還能挽回嗎?

兩年後康蘇拉主動回到他生命裡的故事尾聲,讓我們思索著:「愛,真是不容易的課題,你來我往、亦步亦趨;當愛到了盡頭,比愛更多的會是甚麼?有人選擇怨恨、冷漠以對,懲罰自己也折磨對方;有人學會信任尊重、寬容對方也放過自己。」

這堂現代熟男熟女深刻的處理感情課程,不只在凱布希教授(班金斯利飾)和康蘇拉(潘妮洛普克魯茲飾,她以本片獲頒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女配角獎)身上。電影從一開始就是大衛第一人稱的日記式旁白,劇本精彩除了故事流暢深刻,也在於旁白與對白。由大衛樹枝狀輻射而伸的關係,還有他的桂冠詩人好友喬治歐亨(丹尼斯哈波飾,美國多才多藝的導演)、二十年來的性伴侶也是當初學生、離過兩次婚、永遠在趕飛機的女強人卡洛琳(派翠西亞克拉森飾)、以及一輩子對他愛恨交織的醫生兒子肯尼(彼得塞斯嘉飾)。

喬治:「大衛,你都用過去式談她…」(對正在進行的戀情沒把握、沒信心,這樣地自我防衛…)

大衛:「十五年前妳懷孕卻說那不是一個對的時機,甚麼時候才是對的時機?」卡洛琳:「那要先看是不是對的人…」(聰明的卡洛琳當然知道,她栓不住這個男人!)

肯尼:「我還沒說完…」大衛:「我真的得走了,今天是喬治的喪禮…」

肯尼:「我真的很忙…」大衛:「我知道,但這事很重要…」(父子對話如斯,可想見…)

康蘇拉:「我在除夕夜找你,是因為有一件重要的事,只有你能幫我…Do You have time?」

大衛反覆聽答錄機的焦躁不安、拿起電話撥打時的膽怯顫抖,以及回答:「Always」毫不猶疑,這男人始終不敢面對的是「真正愛上康蘇拉的自己」,對驕傲一生的他而言,這是獨立自主不受牽絆的他宣告「破功」。

康蘇拉請求大衛幫她做的事,算不算一件浪漫的事?當重大疾病出現,他倆之間的拉鋸戰突然出現了變數;大衛痛哭,自以為是的男人第一次流淚,一些些為心疼罹癌的她、大多還是為接受青天霹靂的自己。康蘇拉安慰他:「大衛,你比我還害怕…」怕甚麼?怕「失去」吧!

大衛終能卸下心防、坦然對她、誠實對自己,是因三十年歲數差距的憂心,被雙乳割除的事實拉平;「她讓我在醫生摧毀它們之前留下永恆的倩影,卻沒有要回這些相片,原來不是她要留下,而是要我留下我所盛讚所鍾愛她的完美身體…」康蘇拉面對鏡頭、盈眶熱淚教人崩潰!

兩人相愛,女方始終比男方成熟、識大體,原來長大與否,完全不能看年紀。

大衛終於放低姿態,因康蘇拉求醫生兒子肯尼幫忙。一樣優雅的身影、提著滴雨水的傘、伴著鋼琴獨奏的配樂、出現在VIP的單人病房;康蘇拉感激並體諒地說:「I will miss You…」大衛躺到她身旁,回應:「I am here!」

最愛不只是愛

而是比愛更多

悲憫是一時的,疼惜才是永遠的。

當罹癌這事件發生之後人們才確知:相知,不易;相惜,大不易!

康復走出醫院之後,不再陷溺於對過往的懊悔或追憶—老是唱著「以前忘了告訴你,最愛的是你;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後,與你分離…」這樣的歌曲,而該好好把握當下。

健康快樂、歲月靜好,這不就是人生追求的終極?

有人疼愛、有人可愛,這就擁有世間最大的滿意!

人生這樣是不是真的很簡單?

往事已矣、今後難測、此刻為真。

難得可貴,當下永恆;我們祝福:兩老無猜,走過艱辛,自是一番境地。

《禁慾》:http://www.newaction.com.tw/2008/happiness/index.htm
延伸閱讀~電影《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http://www.wretch.cc/blog/AprilBride
2007
年日本真人真事、愛與生命的真實紀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