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雲門八年後再度回到國家劇院舞台演出,即日起至五日推出雲門行草三部曲中首部曲《行草》。經過歲月累積,雲門舞者的身形更俐落,書法中飽含舞者內心底蘊,而舞者肢體更帶起書法的靈動。林懷民強調,與其說《行草三部曲》是關於書法的舞作,不如說這套作品是從書法美學汲取養分來跳舞。這套作品是從不同角度觀望書法,也是關於人的修為、氣質與進退。
本周演出第一部曲《行草》,是「行草三部曲」身體書寫的起筆,「字有多少種寫法,舞就有多少跳法」。舞者身體與古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張旭名帖投影對話,《行草》是字、是舞、也是畫身。
林懷民形容,《行草三部曲》工程浩大,每一部分量都很重,連演三周,舞者每個禮拜都要換個身體演出;林懷民指出,作品是經過不斷修改。但更大不一樣是,舞者的身體更成熟了,這次會跳出更深沉的「行草三部曲」。
國外舞評看到這樣的舞者身體,曾讚嘆:舞者即使不動,仍有威力。
早在七○年代,林懷民就夢想從毛筆字出發編舞,直到雲門舞者開始接受靜坐、太極導引、拳術等訓練後,他才認為「雲門舞者準備好了」。林懷民強調,這套作品看起來是以同樣原則在跳舞,實際上卻像地底糾結纏繞的電纜管線一樣,是相當複雜的「交通」,經過五年慢慢梳理,舞者終於能「舉重若輕」,跳出美麗的「舞者之舞」。
《行草三部曲》在低迷的大環境下仍賣出一萬五千多張票,林懷民覺感動,但唯一遺憾的是,三部曲中他最疼愛的孩子《行草貳》票房不好。林懷民說,當父母的雖然不能偏心,但他必須承認,最偏愛《行草貳》,因為,這個作品留白很多,有種空靈的美,看完後心都舒暢開來。
林懷民經典《行草三部曲》,首次在台連篇演出。第一周由龍飛鳳舞的美麗書寫《行草》揭開序幕,九至十二日由美得令人心痛的白色芭蕾《行草貳》接棒,最後十六至十九日由放肆潑墨的古代搖滾人《狂草》壓軸,十年內不再三部連演。每周四演出後,觀眾可與林懷民面對面答客問。購票請洽:(○二)二七一二二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