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後有十個縣市五十二處漁港遭漂流木入侵,農委會漁業署雖表示已清除,但另有報導,台東沿海仍遍布漂流木;而且,許多山地或平地災區,漂流木動輒數以千噸、萬噸計,甚至堆積達一公尺,不但阻礙重建,也造成木材浪費。
漂流木不乏高級木材,以往風災後民眾都能到河口、海邊撿拾,發一筆小財,但依「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及森林法規定,民眾應等候地方政府清理註記完畢並公告後,才可以撿拾漂流木,也就是說,漂流木屬國家財產,撿拾或受雇載運漂流木,將觸犯刑法「竊盜」或「侵佔漂流物」等罪責。
但很多民眾抱怨,這次風災的漂流木有關單位只顧運走高級木材,卻不協助清理一般材質,災民既擔心觸法,又無能力處理堆積如山的漂流木。
以往災後的大量漂流木,有關單位會整理後標售,但因材質良莠不齊,加上夾帶砂粒,易損及機具,因此除貴重材種外,民間業者投標意願低落。
其實,一般材質的漂流木也有再利用價值,除了標售,政府可在災區成立木工中心,用漂流木製造家具或藝術品,可讓災民參與,解決就業問題。
不堪使用的也可以再利用,以台北市山豬窟掩埋場為例,颱風後送來的路樹、廢棄家具,用機器破碎成木屑,可堆肥或賣給紙廠作為紙漿原料,甚至當成焚化爐燃料,省下掩埋空間和垃圾處理成本。
目前全台有十座廢棄物破碎場,環保署指出,這種破碎後的廢棄物,比帶有湯水的垃圾,燃燒效率更好,也算是另類的節能減碳,一年並可創造一億元的產值。
盡速清理漂流木不但是救災的優先項目之一,政府應考量再利用,以達到節能減碳、創造產值。
陳沛(花蓮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