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木再利用 節能減碳創產值

陳沛(花蓮市/公務員) |2009.08.31
590觀看次
字級

莫拉克風災後有十個縣市五十二處漁港遭漂流木入侵,農委會漁業署雖表示已清除,但另有報導,台東沿海仍遍布漂流木;而且,許多山地或平地災區,漂流木動輒數以千噸、萬噸計,甚至堆積達一公尺,不但阻礙重建,也造成木材浪費。

漂流木不乏高級木材,以往風災後民眾都能到河口、海邊撿拾,發一筆小財,但依「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及森林法規定,民眾應等候地方政府清理註記完畢並公告後,才可以撿拾漂流木,也就是說,漂流木屬國家財產,撿拾或受雇載運漂流木,將觸犯刑法「竊盜」或「侵佔漂流物」等罪責。

但很多民眾抱怨,這次風災的漂流木有關單位只顧運走高級木材,卻不協助清理一般材質,災民既擔心觸法,又無能力處理堆積如山的漂流木。

以往災後的大量漂流木,有關單位會整理後標售,但因材質良莠不齊,加上夾帶砂粒,易損及機具,因此除貴重材種外,民間業者投標意願低落。

其實,一般材質的漂流木也有再利用價值,除了標售,政府可在災區成立木工中心,用漂流木製造家具或藝術品,可讓災民參與,解決就業問題。

不堪使用的也可以再利用,以台北市山豬窟掩埋場為例,颱風後送來的路樹、廢棄家具,用機器破碎成木屑,可堆肥或賣給紙廠作為紙漿原料,甚至當成焚化爐燃料,省下掩埋空間和垃圾處理成本。

目前全台有十座廢棄物破碎場,環保署指出,這種破碎後的廢棄物,比帶有湯水的垃圾,燃燒效率更好,也算是另類的節能減碳,一年並可創造一億元的產值。

盡速清理漂流木不但是救災的優先項目之一,政府應考量再利用,以達到節能減碳、創造產值。

陳沛(花蓮市/公務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