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之旅9 隨祖師參禪去 棲霞寺二之一

杜荷/文‧攝 |2009.08.28
1594觀看次
字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詩人杜牧於〈江南春〉中,描述了當時佛教盛況,然歷代戰火摧殘,南朝佛寺所剩無幾,南京棲霞寺是保留至今的少數一座。佇立庭前,讓人有著千年一嘆的悸動。

別於他處,前來招呼的不是知客師,而是一名佛學院學僧,粗框眼鏡架、笑容靦腆,談吐溫慢,這身叢林卷氣,卸下俗客滿身塵染。學僧是利用自課空檔充當知客師,因而特別介紹了佛學院。

教室木窗上懸著一副聯子:「僧寶園地、法師搖籃」,學僧自豪地說:從這出了許多高僧呢!

公布欄上的報紙印著斗大標題:「歐巴馬上任後……」原來除了佛學外,也要關心國際時事。

其實,棲霞寺自古就是佛學中心,梁朝僧朗曾於此大弘「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弟子僧詮等續其法脈,棲霞因此被視作「三論宗」祖庭。

千年古寺幾經戰火摧殘,至一九一九年鎮江金山寺出家的宗仰法師不忍棲霞凋敝,於是致力振興。圓寂後,若舜法師續修重建,今日棲霞便是在此基礎上修復的。

佛學院外,意外發現有道牆介紹著台灣僧人星雲大師,上頭詩云:「星光燦爛,照耀人間淨土;雲水流過,洗清塵埃世界。」並列舉他在佛教史上留下眾多的「第一」足印。

學僧說,棲霞佛學院裡,沒有人不認識星雲大師的。他除贊助佛學院重建新校舍外,也是在這出家、讀書又弘法有成的榜樣,住持隆相法師也是大師的法子之一。

佛學院新校舍就在寺方後山,中國傳統迴廊建築,典雅肅靜,其中一棟「養用樓」是由星雲大師取名,意味為佛教「培養有用的人」。

大師十二歲從揚州到南京尋父,一句承諾下於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披剃出家,成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在棲霞參學六年。

在他創建的高雄佛光山上有座普賢殿,入口處特題名為「棲霞禪苑」,就是感念攝山棲霞寺,並做偈云:「攝山棲霞寺,分燈到台灣;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