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感全球疫情擴大,在大陸的台商、台生的醫療需求問題浮上檯面,兩岸有必要立即協商,妥適安排相關的醫療行為。
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了超過二十年,光是大上海地區,台商和台生就超過五十萬人,而上海目前一百多家公立醫院,有設立所謂台胞定點醫院,但收費和服務都不能盡如人意,台胞醫療費比本地市民高數倍,且未必能得到理想服務,另外,上海本地的醫療保險制度不適用於台胞,致使不少年老多病的台胞,不得不經常往返兩地。
大約四年前台商陳朝福夫婦,為救治先天性肺發育不良的早產女兒,幾乎花光了積蓄,當時陳朝福曾嘗試通過SOS國際救援組織的專機,但SOS組織工作人員答覆,救援專機也不能直航,而不是在台灣出生孩子,能否獲得台灣健保的醫療照顧,也不得而知;幸好後來在兩岸兩會努力下,採陸海空接駁,循小三通模式回到台灣治療。
目前雖然兩岸已海空直航,這個問題已不存在,但由於大陸醫療院所對台商、台生的收費、服務有「差別待遇」,他們的醫療問題仍需要兩岸協商;在SARS期間,中共台辦曾表示,將為台商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計畫在一些台胞集中的地區選定醫院,設定診區,由取得在中國行醫資格的台灣醫生,為台胞看診,兩年前,大陸並宣布台灣醫師可向大陸申請執業、台資也可投資興辦醫院,但執行並不如預期。
兩岸目前正在進行各方面的協商,而醫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迫切的議題,呼籲兩岸趁這次新流感流行,研擬建立醫療機制,方便台商、台生在大陸就醫。
江臥龍(上海/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