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雖然『救災要救人』,但也絕不能忘了『救人要救心』。」
「就像妳沒有當場戳破那位災民,反而還多送一份給他,讓他感受被『加倍關心』,他才能跟志工單位,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
「這樣不是不公平嗎?」
「因為物資還夠,並沒有對其他人造成影響,但卻大大安定了這位災民的心。」
「對啊,後來我們在幫他清理汙泥時,他就主動跟我們說,這幾年來歷經幾次風災,他喪失了親人,這次又看著他的家,被埋一半在土石裡面,心裡頭茫茫然,終日惶恐不安,夜裡更難以入睡…,唉」小美嘆了一口氣,才又說:
「不過,還好他還願意跟我們吐苦水,並接受我們感同身受的安慰,後來他的心情,明顯變得比較好,竟然露出微笑跟我們說:歡迎再度光臨。」
「這是因為妳們的誠意,讓人家願意跟妳們,說出他的悲傷。其實妳們除了發放急救包之外,還用心多做了悲傷撫慰,真了不起。」
「可是,他會不會因為這次的特殊狀況(多拿一份),從此養成占小便宜的習慣?」
「他是因為遭逢意外,暫時陷入失常狀態,但我相信他善良的人性,還是根深蒂固的。只要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用慈悲的心 做專業的事』,我相信最後連頑石也會點頭。」
「你是說就像有許多案例,都是當年的災民在大眾的幫助下,安頓好自己的生活後,如今一旦看到別人受難,總是會身先士卒的,投入救災的志工行列?」
「對,所以說救災要救人,救人要救心,才能讓社會大眾由內向外,創造人性與人性之間的『愛生愛、美生美』良性循環。」(下)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