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莫拉克風災造成屏東縣沿海鄉村大淹水,但崁頂鄉在十三日就完成街道清理工作,在全國各地災區拔得頭籌。
行政院「屏東海區」災區服務小組組長張晃彰指出,「崁頂模式」即是目前屏東沿海各鄉清理的標準作業程序:「先協調受災鄉區規畫垃圾集中地點,再由鄉民、國軍等各單位統一清運、集中受災戶的汙泥和廢棄物,就近運往焚化爐銷毀,以利後續環境的清理,如洗街、民宅和室內的消毒等。」
「前提是積水必須退去,環保單位才能進行後續工作。」目前林邊鄉十個村中有八村的第一階段清理工作已大致完成,但仍有光鄰村、林邊村積水未退、淤泥重,影響進度。張晃彰說,為避免災後環境髒亂可能引起流行病,各界已全力投入道路清理及居家環境清潔。
水淹農村也造成豢養家畜家禽、養殖魚類大量死亡,目前死雞、死鴨、死魚都採焚化方式,唯獨死豬送至掩埋場(如台南安定鄉和屏東仿寮鄉)掩埋,引發當地居民關心和疑慮。
「豬屍體積巨大,是必須用掩埋處理的主因。」張晃彰解釋,一般焚化爐爐溫都設於攝氏八百五十度至一千零五十度之間,不足以完全焚化龐大的豬屍。張晃彰表示,沒燒完的屍塊會附著在焚化爐內部,造成結構壞損,燒了比不燒還糟糕。
張晃彰指出,安定和仿寮掩埋場是南、屏兩地的標準掩埋場,場址內都採用不透水布,也將加強汙水蒐集、導引處理系統,「不會讓屍水滲透到土裡而造成二度汙染,或危及當地居民健康」。